Go to contents

參加親巴示威的韓裔學生起訴特朗普,稱“驅逐不當”

參加親巴示威的韓裔學生起訴特朗普,稱“驅逐不當”

Posted March. 26, 2025 07:54   

Updated March. 26, 2025 07:54

한국어

據《紐約時報》24日報道,就讀於美國常春藤盟校(美國東部的8所名牌私立大學)之壹的哥倫比亞大學的韓裔學生鄭某(21歲)因參加親巴勒斯坦示威而被美國移民當局驅逐出境。7歲時跟著父母壹起移居美國的鄭某在2021年獲得了永久居留權。但本月10日,美國國務院通報稱“(鄭某)被取消滯留資格”。

移民海關管制局(ICE)和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等部門正努力確保目前下落不明的鄭某。鄭某認為,在回避這些人的情況下,驅逐擁有永久居住權的自己是不正當的,24日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國務卿馬克•盧比奧、國土安全部長克裏斯蒂•諾姆等人提起了訴訟。不管他的去留問題最終的結論如何,這都將成為特朗普二期政府強硬的反移民、反巴勒斯坦基調的事例。

據鄭某當天向紐約南部聯邦法院提交的訴狀顯示,他參加了5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姊妹學校伯納德學院舉行的親巴勒斯坦示威,被逮捕了。因涉嫌妨害公務罪,收到當局的出席通知書,當天被釋放。

哥倫比亞大學7日對他下達了“臨時停學”處分。8日,ICE也向他發出了“行政逮捕令”。ICE可以自行發放的該逮捕令與法院發放的逮捕令不同,效力有限。該類管制人員必須得到居住地所有者、學校等的許可,才能進入相關場所。ICE於9日訪問了鄭某的父母住宅,但鄭某不在。

ICE13日為了尋找他,還搜查了哥倫比亞大學宿舍。在此過程中,使用了聯邦檢察官辦公室適用《隱匿法》簽發的搜查令。《隱匿法》禁止隱藏或保護非法滯留者的行為。

鄭某在訴狀中表示:“以個人的政治見解為基礎進行報復的行為違反了保障‘言論自由’的憲法修正案第1條。”他還主張:“不能以非市民權者的政治見解表達與現政府的基調不符為由,將移民當局的拘禁及驅逐威脅作為處罰手段。”

他的律師還強調:“鄭某和其他數百名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壹樣,只是參加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動,是壹名完全沒有組織示威或擔任執行部角色的平凡的學生。”接著,該律師補充道:“鄭某從未有過非法滯留的身份,學習成績也很優秀,他希望在美國以法律家的身份生活。”

據《紐約時報》報道,國務卿可以根據《移民國籍法》,對有合理根據威脅國家外交政策議題的非公民采取取消滯留通知等措施。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反戰示威參與者中,首次被剝奪永久居住權後被捕的阿爾及利亞國籍者馬哈茂德•卡利爾(30歲)根據該規定,目前被關押在路易斯安那州移民當局設施內。如果鄭某被當局抓獲,也不能排除其面臨類似情況的可能性。


李智潤記者 asap@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