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18年來不幹實事、尋找妙招的低出生率政策

18年來不幹實事、尋找妙招的低出生率政策

Posted April. 26, 2024 08:09   

Updated April. 26, 2024 08:09

한국어

據統計,今年2月的新生兒數達到歷史最低值19362名。根據年初出生者有利於適應小學的觀念,1、2月份新生兒較多,但也降到了2萬名以下,與回避生育的12月份沒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預計今年的出生率將跌到0.6名左右。

政府去年得到最差出生率的統計後,像歷屆政府壹樣,換掉負責的部長,勒令出臺特別對策。執政黨為了提高低出生率政策的動力,提議新設副總理級人口部。但是,出生率急劇下降,是因為沒有特別的對策嗎?《東亞日報》開始了長期企劃《生育率,再次回到1.0之上》第二部,對二三十歲青年壹代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入采訪。結果顯示,他們不願生育的理由眾所周知。那就是,即便是擁有穩定職業的雙職工夫婦,居住費和養育費負擔也很重,如果使用育兒休職,也也因為要看人臉色或工作制度僵硬,不敢邊工作邊撫養孩子。這些都是出生率為1.13名的2006年實行低出生率政策後,18年間反復提出的問題。青年們表示,只要消除這些障礙,大部分人都會生孩子。

所謂特別對策,就是在用盡現有對策也沒有效果的時候尋找的新方法。但是,育兒津貼、保育補貼等必需的低出生率預算——家庭相關政府支出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平均值(2.2%)。也就是說,僅“基本對策”每年就少花約10萬億韓元。雖說18年間在低出生率對策上花費了380萬億韓元,但大部分都是用在和出生率無關的事業上。這是因為各部門如果貼上“低生育”的標簽,就很容易獲得預算,政府也擔心被罵不關心低生育,明知不是,還是會列上。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花費預算,只是裝模作樣地工作,出生率怎麽會上升?

專家們在接受《東亞日報》咨詢時指出,增加子女津貼、兼顧工作和家庭、支援教育費、提高生育及產婦支援比重等低出生率預算的重新分配迫在眉睫。現在,各政策的出生率提高效果也已數字化體現。不要白費力氣尋找新的劃時代的妙招,要設定可實現的出生率達成目標,然後把有限的預算集中在經過檢驗的政策上。只有這樣,才不會再出現“那麽多的低出生率預算都花在哪裏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