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賦予教師拒絕因私信訪、中斷商談的權利……應成為教師權正常化的轉機

賦予教師拒絕因私信訪、中斷商談的權利……應成為教師權正常化的轉機

Posted August. 15, 2023 08:07   

Updated August. 15, 2023 08:07

한국어

韓國教育部昨天公開了《恢復及加強教師權保護方案》的試行方案。其主要內容是,從9月1日開始禁止小學、初中、高中家長直接聯系教師,改由教導主任和行政室長等組成的“信訪應對組”全權負責信訪工作。其中還包括以下內容:如果家長通過教師的個人手機或社交媒體提出投訴,教師有權拒絕接待,如果在咨詢過程中家長惡言相向或威脅,教師可以中斷咨詢。上個月首爾市瑞草區小學壹年級教師死亡事件後,政府推出了強化教師權的要求。

對於教師們來說,隨時都能接到家長們的手機電話聯系是很大的壓力。據說,其中不光是關於學業的,詢問教師的私生活或高聲辱罵等荒唐的情況也不少。如此壹來,教師們很難集中精力教育學生的本職工作。按照教育部的方案,從學校層面應對信訪,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能在經過事前預約開放的咨詢室讓家長和教師見面,這樣壹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教師的信訪負擔。

無差別的虐待兒童舉報也是教師權崩潰的主要原因。侵害教育活動的件數從2020年的1197件劇增到去年的3035件。但是壹半以上的教師即使發生上課受到影響的事情,也會“忍著不管”。因為如果積極進行指導,稍有不慎就會因虐待兒童的嫌疑被解除職位或接受調查。現實中,教師在課堂上讓沒有帶教材的學生拿來,這也是被舉報為虐待兒童。手腳被束縛的教師能正常上課嗎?要盡快修改相關法律,立即分離侵害教育活動的學生和受害教師,將教師的正當生活指導排除在虐待兒童的處罰對象之外。

但是,在加強教師權的過程中,有必要精巧地推進政策,以免重量進壹步向壹邊傾斜。如果限制與教師的接觸,家長傳達必要意見的道路也會被堵住,因此應該同時制定加強溝通的方案。把嚴重侵害教權的行為記錄在學校生活記錄簿上的措施,也有可能引發訴訟和導致矛盾擴大,因此需要慎重處理。強化教師權的終極目標是恢復學校正常化和公共教育。在學校的主體教師、學生、家長之間,權限和義務要找到均衡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