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遲來的憐憫

Posted July. 26, 2023 07:47   

Updated July. 26, 2023 07:47

한국어

雖然是特別強調獨創性的時代,但藝術本質上是借鑒其他藝術家的東西的行為。正如朱莉婭•克裏斯特娃所說,所有的作品都不是純粹的創作,或許只是“引用的拼接工藝”。金昭晉作家的《偷自行車的人》毫不掩飾地借用了意大利電影導演維托裏奧•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

以二戰後的羅馬為背景的電影把焦點放在了窮人身上。安東尼奧的家人也是這樣的人。安東尼奧將得到壹份工作,工作內容是把電影海報貼到墻上。騎自行車到處跑,第壹天自行車就被偷了。雖然艱難地抓到了小偷,但是自行車卻被偷走了。絕望。結果,他在偷別人的自行車時被抓獲。但是兒子布魯諾卻目睹了他被帶走的樣子。自行車主人覺得在兒子面前受辱的他有些可憐,就釋放了他,但父親的權威卻壹落千丈。

金昭晉作家的小說指出了電影中的兩處傷口。壹個是安東尼奧在兒子面前丟臉的傷口,另壹個是布魯諾目睹父親軟弱的樣子。小說的講述者坦言,電影中出現的父子的樣子很像自己和父親。他的父親開了壹家小店,被批發商的不當暴力所困擾。在主人的要求下,他甚至要在主人面前打自己無辜的兒子耳光。兒子不得不目睹了這壹點。到目前為止,電影和小說都差不多。

但是卻有不同之處。電影中的兒子溫暖地握住肩膀下垂的父親的手,但小說中的兒子看到父親軟弱無力的樣子後決心“即使死了也不要成為阿爸這樣的存在”,對待傷口的樣子截然不同。但是回顧過去,造成他父親的悲慘狀況的是貧困和時代。就像我們的父親經常也是如此。也許正因如此,小說中浮現出了對他的父親,不,就是我們對父親的遲來的負罪感和遲來的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