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赫爾曼•黑塞的《呂氏春秋》

Posted April. 26, 2023 07:45   

Updated April. 26, 2023 07:45

한국어

“太平盛世的音樂安寧而快樂,是由於它的政治安定;動亂時代的音樂怨恨而憤怒,是由於它的政治乖謬;瀕臨滅亡的國家的音樂悲痛而哀愁,是由於它的政治險惡。”這句話出自於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德國裔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引用這句話,並表示,“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比西方音樂理論家對音樂的本質了解更多。”

根據呂不韋的說法,音樂本質上應該是安寧而快樂的。他從遠離本質的音樂中找到了楚國滅亡的原因。他們的音樂憂郁而激烈,越是這樣國家越危險,最終走向滅亡。黑塞在他的最後壹部小說《玻璃球遊戲》(1943年)和寫給朋友奧托•巴斯勒的信(1934年)中具體引用了《呂氏春秋》,表示要警惕迷惑和煽動大眾的音樂。他警惕的是音樂令人陶醉,並使之成為壹團。這是為了警惕從個人身上抹去個人魅力,將數百、數千、數百萬人團結成壹個集體沖動而狂熱的英雄主義。他認為引發“充滿歡聲、尖叫、感動、眼淚的睦誼”的英雄主義最終會導致“戰爭、瘋狂、流血”。他所考慮的是納粹的瘋狂行為,他的想法最終沒有錯。

他認為巴赫和莫紮特是更接近音樂本質的作曲家。不是貝多芬,更不是瓦格納。正如他所說,他的想法接近於用道德尺度衡量音樂的偏狹清教徒主義。但是,音樂本質上只有安寧、和諧、明朗,才是健康社會的想法並沒有錯。如果按照黑塞的話,不,按照他引用的呂不韋的診斷,充滿悲傷和憤怒等激烈感情的現代音樂也許是危險時代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