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就那樣大哭出來吧”

Posted March. 08, 2023 07:40   

Updated March. 08, 2023 07:40

한국어

作者有時用語言刻印自己的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如此。他在寫《卡拉馬佐夫兄弟們》的1878年5月16日,小兒子阿廖沙死了。因為從他那裏繼承下來的癲癇。因為父親,兒子死了。他所感受到的痛苦和罪惡感是無法言喻的。這種痛苦深入到了他的小說中去。失去孩子而悲痛的母親出現在他的小說中並非偶然。死去的孩子像他的兒子壹樣,三歲差三個月,名字叫阿廖沙也絕非偶然。

小說中失去孩子的母親只能哭。生活被毀了,家庭也被毀了,離開家已經3個月了。這就是她去找佐西馬長老的原因。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但是長老卻說出了意外的話。“妳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要試圖得到安慰,大哭出來吧。”只是每當流淚的時候,兒子就會成為上帝的天使,在天堂俯瞰著母親哭泣的樣子,為那眼淚感到高興,但要記住把那眼淚告訴上帝。也就是說,不要試圖掩蓋傷口,也不要試圖痊愈。哭聲是來自想要打開傷口的不斷的欲望,所以只要能哭出來就大聲哭吧,哭聲最終會傳到在天上的兒子那裏,並打動慈悲的上帝的心。他用這種方式安慰的話行不通的她,讓她回家。

這樣壹來,悲痛的眼淚總有壹天會變成“安靜的悲傷的眼淚”,找到心靈的安息。事實上,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失去兒子痛苦時,奧普蒂娜•普斯汀修道院的安布羅西長老說的話。他記住了這句話,後來改成了小說中登場的佐西馬長老的話。“不要試圖得到安慰,就那樣大哭出來吧。”長老說不要試圖得到安慰的話,安慰了他的痛苦。雖然只是壹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