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悲嘆中的悲嘆

Posted February. 15, 2023 07:29   

Updated February. 15, 2023 07:29

한국어

有從悲傷中得到悲傷安慰的時候。這就是悲傷時尋找悲傷歌曲或故事的原因。壹位名叫邁克爾•弗雷姆的數學家在《數學的安慰》中處理悲傷的方式中有著微妙地安慰人的地方。

悲傷在韓語中是各種悲傷的總稱,弗雷姆教授將其分為悲嘆(grief)和悲傷(sadness)。母親去世時感受到的悲傷是悲嘆,沒有感情重量的輕情緒是悲傷。他的關心在悲嘆之中。有壹天,他接到某位學生要求寫壹篇關於重力主題的文章,並這樣寫道。“重力使天空下雨。雪花也是。秋天落葉也是。而且,當我知道妳真的消失了時,我的眼裏流下了眼淚。”由於喪失而無法呼吸,10年後依然淚流滿面,心口被刺痛,這就是他所說的悲嘆。悲嘆是以深厚的愛為前提的。

那麽,還有從悲嘆中恢復過來的路嗎?在他看來沒有。母親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悲嘆中有類似類型的“更小的悲嘆”。應該說是幾何學中的“自我相似性”原理。例如,不能聽到母親的聲音,不能壹起吃飯,也不能擁抱在壹起。生活應該分為有母親的時候和沒有母親的時候進行“重新調整”。這意味著要以母親的不在為中心修正所有內容。

那麽生活將如何重新調整呢?這是不知道的事情。因為喪失和悲嘆都是壹個人在心裏承受的。愛是“最私人的經歷”,悲嘆也只能是私人的經歷。這就是草率的安慰的話對悲痛欲絕的人不起作用的原因。只能聽他的話,安靜地等待。總有壹天,悲嘆的能量中,有壹部分會投影到外面,打開重新審視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