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20世紀寄出的歌曲》

Posted May. 25, 2022 08:01   

Updated May. 25, 2022 08:01

한국어

低等人中有更低劣的人。“羅馬”就是那樣的人。一提到羅馬就會想起意大利羅馬,但是過著流浪生活的吉普賽人就是羅馬。二戰期間,納粹把他們與猶太人、精神病患者歸爲一類,並試圖“解決”他們。他們自稱爲羅馬,而不是吉普賽人。

 自稱爲文明社會的歐洲在羅馬失去了文明人的資格。他們一邊擦拭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的眼淚,另一邊卻沒有對羅馬人這樣做。20世紀是根據誰的眼淚來劃分眼淚等級的野蠻時代。雖然不准確,但占總人口三分之一的50萬名羅馬人死于納粹之手。但是歐洲不僅沒有安慰她們,反而放火燒掉他們的家,讓他們住在被重金屬汙染的地方,在某些地方讓女性做了不孕手術。他們是被世人抛棄的人。因此,羅馬詩人萊克莎•馬努西在《20世紀寄出的歌曲》中問道:“20世紀給他們做了什麽?”“給我們黑暗的生活帶來陽光了?/給我們女人擦去眼淚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也不能像孩子一樣生活了。所以另一位羅馬詩人馬特奧•馬克西莫夫用孩子的聲音這樣說道。“像我這個年齡的其他孩子雖然愛著彼此並嬉戲玩耍/但我要哭。/其他的一無所有/我會讓你淚流滿面。”

 那麽,21世紀就不同了嗎?現在也同樣對眼淚進行等級劃分。例如,波蘭人熱情款待因烏克蘭戰爭而湧入本國的難民,而羅馬卻冷眼相待。以人種不同爲由冷待羅馬難民的雙重性不僅是波蘭,也是整個歐洲,不,是整個世界的現實。這就是馬努西“20世紀啊/你爲悲傷的羅馬人准備了什麽?”的抗辯在21世紀仍然有效的原因 。

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