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悲傷之山

Posted April. 20, 2022 07:51   

Updated April. 20, 2022 07:51

한국어

人類有時會借助神話的力量,使生活變得可承受。這也是神話存在的原因之一。

 這是在遙遠的過去,在某個山村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窮得厲害。無論怎麽努力工作,都難以糊口。不知是不是因爲這個原因,不知從何時起,出現了稀奇古怪的風俗。不管是誰,到了70歲就開始被扔到山裏去。在他們所處的窘境中,老人是一種可以丟棄的剩余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抵抗。有的兒子在山裏哭著說不能丟下母親,母親則打兒子耳光催促兒子遵循常理。彼此傷害對方。兒子的哭流于表面,母親則在內心獨自落淚。結果兒子丟下母親轉身。弗洛伊德所說的現實原則勝利了。回到家,他的妻子穿著母親的衣服。有些人就這樣被抛棄,剩下的人繼續著生活。穿上她的衣服,吃著她的份兒。

 這是以今村昌平導演的電影而聞名的深沢七郎的小說《楢山節考》中的故事。也許是看似荒唐的故事,但在法律無法抵達的貧困村莊裏或許確實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韓國的傳說中也有這樣的故事。也許,在面臨凶年、生存受到威脅的實際情況下,更是如此。問題是心理上的衝擊和傷害。不能放任不管。也許正因爲如此,才有了老人去楢山,遇到山神後去了天堂的神話。因爲只有有了這種幻想,被抛棄的父母和抛棄父母的子女才能消除生離死別的傷痛和後遺症。

正如瓦爾特•本雅明所說的“沒有一座文明的豐碑不同時也是一份野蠻暴力的實錄”一樣,這是一個野蠻的時代。那麽,現在是不是不那麽野蠻了?貧困老人不再是多余的存在了嗎?老人被遺棄的悲傷之山只是形態不同,是不是仍然存在于某處呢?或許連神話也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