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被一個人毀掉的伯爾登戰役

Posted April. 12, 2022 08:24   

Updated April. 12, 2022 08:25

한국어

  1916年3月21日早晨,1200門德軍大炮一齊開火。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的炮擊,掀翻了伯爾登的要塞、戰壕、法軍炮臺和鐵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有了420毫米、380毫米的大炮。德軍準備了一周所需的250萬發炮彈。

 比可怕的火力更可怕的是德軍的可怕的計劃和準備性。伯爾登的炮擊戰術比英法聯軍在4個月後展開的索姆戰役中使用的炮擊戰術更加精巧、更具破壞性、更為先進性。

 德軍根據大炮的性能和射程準確地分配了任務。重炮打擊戰壕和士兵,射程長、可速射的野戰炮攻擊法軍的炮臺和後勤線。第一次炮擊結束後,用迫擊炮再次敲擊防禦一線的法國軍隊,野戰炮則向一線後方開始彈幕炮擊,攻擊奔向一線的增援部隊。

 敵人的防線一旦退後,立即將炮臺向前移動,進行連續的炮擊支援。此時,為了避免法軍可能采取的對應炮擊,在沒有混亂的情況下迅速移動,炮臺相互間進行支援炮擊。

 雖然不是所有方面都很突出,但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在戰術上還是組織力上都具有先驅性、卓越的軍隊是德國軍隊。不僅是施利芬計劃、閃電戰等革新性戰術,德軍在把從之前的戰鬥中吸取的教訓立即應用到下一次戰鬥的應用和改良能力上,也始終領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索姆戰役中,英法聯軍完全沒有采用德國軍隊在貝爾登展示的改良戰術。在什麽地方發生這種差異,是所有軍事研究者都需要深思的問題。

 但是,即使擁有這種差別性能力,德軍在伯爾登也慘遭失敗。決定性的原因是參謀總長埃裏希·馮·帕爾肯海因。絕對不合格的他之所以成為參謀總長,全靠威廉二世的寵愛。伯爾登戰役是只因一名不合適者而全部被毀的證據。過去數十年間,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順利結束。為什麽呢? 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