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雙腳行走的原始鱷魚痕跡,世界上首次在慶南泗川發現

雙腳行走的原始鱷魚痕跡,世界上首次在慶南泗川發現

Posted June. 12, 2020 07:37   

Updated June. 12, 2020 07:37

한국어

  1.1億年前,韓半島南部。和平地啃食湖邊高大的蕨類植物的草食恐龍,其長頸突然被捕食者強有力的下巴咬住。在倒下的恐龍眼中,捕食者並不是肉食恐龍。它們是擡起前爪行走的巨型“兩足行走鱷魚”。

 雙腳行走、號令中生代的巨型原始鱷魚的腳印化石,世界上首次在韓國境內發現。美國曾發現過疑似雙腳行走的小型鱷魚骨骼化石,但發現“物證”——腳印化石尚屬首次。

 晉州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系教授金京洙、韓國地質遺產研究所研究員裴瑟美、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復原技術研究室長任鐘德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在《科學報告》上共同發表論文,報告了在慶尚南道泗川慈惠裏壹處1.1億年前白堊紀前期地層“珍珠層”中發現雙腳走路的大型原始鱷魚腳印化石。

 研究團隊去年年初在慈惠裏發現了數百個爬蟲類後腳印化石。這些化石腳長為18至24厘米,不僅腳底結構清晰,就連腳趾也保存完好。以腳趾為4個的事實為根據,研究團隊起初將腳趾歸類為中生代爬蟲類翼龍,開始了研究。慶南泗川鵝頭島化石產地(天然紀念物474號)及南海加人裏化石產地(天然紀念物499號)從10多年前開始就發現了很多類似化石,金京洙教授和任鐘德室長團隊在2012年發表論文指出,它們是有長有翅膀、兩腳走路的獨特的翼龍化石。

 但在去年11月,情況發生了逆轉。在共同研究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馬丁·洛克利重新確認慈惠裏化石的過程中,發現其腳底形態與鱷魚相似。洛克利教授在接受電子郵件采訪時說,“步行動物化石正好與鱷魚的足部結構相吻合,這讓人想起它可能是壹只雙腳行走的鱷魚,而不是翼龍”。美國懷俄明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等地曾發現約2億年前(中生代三疊紀後期)的小型鱷魚骨骼化石,但從未發現真正的腳印化石。

 金京洙教授表示:“立即投入了研究,結果顯示,確認了第三只腳趾特別長等與現生鱷魚腳印非常相似的特征”,“最終在化石部分發現了鱷魚腳底皮膚特征的痕跡。”研究團隊給化石取名為“巴特拉喬普斯格蘭迪斯”,意為“大型巴特拉喬普斯原始鱷魚腳印”。巴特拉喬普斯意為“無尾兩棲類”。

 經研究,這只鱷魚體長最大可達3米,翹起尾巴、舉起前爪,身體水平立正,只靠後肢行走,走路姿勢獨特。據推斷,它和彎曲著雙腿像走路壹樣行走的現生鱷魚不同,腿是從身體內部直接伸出的狀態下行走的。

這只原始鱷魚可能有數十只集體生活過。再加上體型大,吃草食恐龍,與當時處於全盛期的肉食恐龍展開競爭的可能性很大。任鐘德室長說:“我們確認,雙腳行走的原始鱷魚從中生代初期(三疊紀)到前期的白堊紀,共生存了超過1億年的時間,棲息地也擴展到了北美和韓半島等地。”“我們首次搞明白,鱷魚與恐龍壹起,是當時最頂端的捕食者,是生態界的‘主角’。”

 另外,此次發現將對持續120年的另壹場爭論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在發現相同腳印的南海加人裏和泗川鵝頭島發現的腳印,不是雙腳行走的翼龍而是鱷魚的可能性增大。擡起雙翼用後腿走路的翼龍的存在,是過去120年來古生物學界爭論的焦點之壹。任鐘德室長表示:“8年前的研究中曾報告過它們是雙腳行走的翼龍,但當時非常奇怪,論文中使用了‘謎壹般的巨大翼龍’的表述”,“通過此次發現,翼龍主要用四腳行走、也有部分用兩腳行走甚至用前腳走路的假想,獲得了更大支持。”

 此次發現化石的珍珠層是慶南晉州、泗川、固城壹帶廣為分布的地層。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跳躍哺乳動物、世界最古老的青蛙、世界最小的掠食性恐龍、翹起尾巴用四爪行走的原始鱷魚、蜥蜴等多種中生代動物足跡化石。從上世紀80年代起,洛克利教授就來到這壹地區。他表示:“珍珠層化石保存狀態優良,可以保存動物皮膚,發現多種化石,是世界最好的化石產地。”


尹新英 東亞科學記者 ashill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