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聽力障礙詩人的復仇

Posted January. 08, 2020 07:48   

Updated January. 08, 2020 07:48

한국어

  有時候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傷害別人。即便如此,嘴上說的還是壹次性的,可能會因虛空而蒸發,但活字化的話卻繼續帶來傷害。這就是文章危險的原因。英國詩人泰德·休斯的《聾學校》就是這樣的詩。

《聾學校》是壹首講述有聽覺障礙的孩子的詩。詩人這樣描述他們。“耳聾的孩子像猴子壹樣敏捷,像魚壹樣膽小而沒頭沒腦。他們的臉像小動物的臉壹樣/靈敏又單純。”這首詩把孩子們比作動物。雖然不是有意貶低他們,而是為了描寫他們的特性,但問題是,這樣的比喻使他們成為“低於人類的存在”。不是說並非有意就能逃避責任。正因如此,如果沒有表達的自信,選擇沈默比語言更好。

 壹出生就患有聽力障礙的混血詩人雷蒙德·安特羅伯斯以奇特的方式向休斯報仇。他在題為《泰德·休斯的〈聾學校〉》的詩中引用了休斯的詩全文,然後像老師看到學生粗疏的文章壹樣,用壹條條線把它們全部劃掉。這就是全部。詩人也許並未因此感到心滿意足,又通過題為《在密西西比河旁讀完〈聾學校〉後》來延續攻勢。他說,“單純”“對聲音的細微顫抖和聲音反應不足的”,不是聾啞人,而是休斯。對於密西西比河水般的“我們”,“妳”到底知道些什麽,就比喻成猴子呢?如果不懂就別說話。這是厲害的復仇。詩壹般的復仇。

 但是為了紀念已故的休斯而設立的“泰德·休斯獎”在2019年被安特羅伯斯獲得。他以包括兩首模仿休斯的詩在內的29首關於傷痛的詩的詩集《忍耐》獲得了該獎項。即便如此,因休斯的詩而受到的傷害也不會消失,但這是多麽美麗的治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