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21年的執著,X光設備在美日夾擊中實現“技術獨立”

21年的執著,X光設備在美日夾擊中實現“技術獨立”

Posted August. 15, 2019 07:37   

Updated August. 15, 2019 07:37

한국어

座右銘是“牛步千裏(以牛的腳步走一千裏的意思)”。 以沒有成果為由,同事研究者們紛紛離去的“過時的”研究主題已經糾纏了他20多年。雖然連研究費都很難拿到,但他並沒有放棄。經歷了很多錯誤,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成果巨大。他終於成功開發出了可以從根本上動搖長達123年不變的X射線(也叫X光)技術的效率高、完成度高的新技術。

 這是高麗大學電氣電子工學系教授李哲鎮(音譯)的故事。李教授在歷經21年間一門心思的研究之後,終於開發出了能代替廣泛用於計算機斷層攝影(CT)等醫療和保安、非破壞檢查等的X射線設備的核心部件“X射線管”的新一代X射線管(冷陰極X射線管)。X光管是直接產生X光的關鍵部件,一個X光管的價格最高可達數千萬韓元。使用該配件的核心裝備的醫療器械中,每臺價格超過數十億韓元的也有。但是X光管領域被美國和日本的企業所掌握。

 13日,在首爾城北區高麗大學安巖校區研究室,李教授首次公開了連試制品都做了的新X光管。他說:“從120多年前開始就開發現有X光管技術的美國、歐洲、日本企業和韓國企業有著明顯的技術差距。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模式,作為後起之秀的韓國是沒有指望的。”他致力於研究利用韓國相對有技術能力的碳納米管制造X光管。李教授從素材(材料)階段開始直接開發碳納米管,開發出了100倍高效率、可直接應用於現有醫療設備的X光管。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外註冊或申請了13項專利,正在與感興趣的國內外企業洽談技術轉讓事宜。

 李教授1983年進入三星半導體通信公司(之後與三星電子合並),在9年時間裏參與了64K D-RAM到16M D-RAM的開發,是韓國半導體神話的元年成員之一。當時,他主導了連發達國家都沒有嘗試過的素材革新,為“半導體韓國”打下了基礎。他還說:“最近與日本的‘素材戰爭’讓我感觸頗深。”

“隨著日本方面的半導體原材料、零部件出口限制成為現實,有很多人批評說‘韓國沒有研究材料,能做什麽’。但在國內也有以‘牛步千裏’的姿態堅持不懈進行研究的研究者。希望我們的國民也抱有希望。”


尹申英=東亞科學記者 ashill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