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影《寄生蟲》的英文字幕和韓國文化的全球化

電影《寄生蟲》的英文字幕和韓國文化的全球化

Posted June. 21, 2019 07:30   

Updated June. 21, 2019 07:30

한국어

  擔任首爾市公務員,要時刻註意語言。對待信訪人,總要講壹些負責任的話,寫報告時要行文明確,沒有含糊的語句。在做這壹工作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詞匯和用語。也有極力去忘記的單詞。因為首爾市正在推進外來語純化活動,所以要用純韓語代替對我來說容易使用的諸多從英語中引進的單詞。

 韓國人似乎喜歡用英語表達。咖啡屋或慶典名稱、廣告、招牌、企業口號等,在韓國街頭不難看到英語。但是很多時候,站在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的立場上,很多時候無法理解這些英語是什麽意思。不僅語法和詞匯有些生硬,還有根據韓語發音標記為羅馬字的情況。更糟糕的情況是,在連孩子都會穿的T恤上,很容易看到卑俗語及不恰當、令人不快的淫穢語句。

 最近有壹則新聞,讓人想到這種現象會不會有所改變。那就是在成為話題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的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的英文字幕。之前韓國電影也有英文字幕,為什麽唯獨這次字幕的作用更大呢?

 《寄生蟲》的字幕非常簡潔,文脈上傳達的要點準確無誤。例如,將“可可聊天”轉換成英語圈熟悉的聊天工具“WhatsApp”,使英語圈的觀眾能夠切實感受到臺詞的含義。語言是壹種近乎本能的感覺,只要讀壹篇文章或壹句句子,就能知道是外國人寫的,還是外語為母語的外教寫的,或者是英語說得好的韓國人寫的。像電影壹樣以現實為基礎的虛構藝術或書籍等以文字為基礎的媒體,為了讓人投入其中,絕對需要外教們的監修核校。

 《寄生蟲》的字幕上,有對韓國電影充滿熱情的美國人達西·帕奎特的名字。我記得第壹次看他的韓國電影評論是在21世紀初。與其他評論相比,他的評論只是更加有邏輯和連貫性,並不特別。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韓國電影的熱情,每次見到他時,都覺得他的專業性正在逐漸增強。他現在在釜山教電影。他制作《寄生蟲》字幕,苦心思考每壹句臺詞每壹個單詞,多方研究如何才能更自然地用英語表達。

 雖然舉了電影的例子,但鮮為人知的、如此熱情活動的外國人,包括熱愛韓屋的羅伯特·福瑟教授在內,還有很多。事實上,即使將我們的5名韓國博客專欄作家包括在內,也沒有什麽問題。而且這裏還隱藏著宣傳韓國文化的秘密。

 市面上的電影字幕等能夠接觸到韓國文化的內容,別說是外教的核校,就是全部用羅馬字寫的也很多。有些人看起來好像只要是英語就覺得滿足。大部分情況下,即使讓他們核校,也是找韓語不熟練的人幫忙,因此即使英語好,也會與韓語原件不壹致。

 但是,就像用韓文寫,如果語法與意思不相符,就無法理解壹樣,雖然是用羅馬字寫的,如果無法理解,就不能向外國人傳達含義。雖然有可能是為了宣傳韓國文化、出於使命感而制作,但也有很多文章甚至會令韓國文化蒙羞,所以幹脆不要制作那樣的字幕或書籍。

 在韓國生活的外國人中,因為喜歡韓國而“選擇”在韓國生活的外國人不在少數。不把每年都要更新簽證的辛苦當回事。他們不僅了解韓國,熱愛韓國文化,喜歡用筷子吃泡菜,而且還能成為連接韓國和世界的橋梁。與其因為是外國人、不了解韓國而加以排斥,不如讓他們盡情地談論韓國文化,施展才華。當然,如果把核校工作交給他們,支付適當的費用也是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