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國寶第11號益山彌勒寺址石塔結束20年的修繕工程

國寶第11號益山彌勒寺址石塔結束20年的修繕工程

Posted May. 01, 2019 08:00   

Updated May. 01, 2019 08:00

한국어

現存的韓國最古老的、最大的石塔—全北益山市彌勒寺址石塔(國寶第11號)終於結束了20年的修繕工程。

文化遺產廳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和全羅北道、益山市一起於30日在彌勒寺址舉行了石塔修繕整頓竣工儀式。這也正式宣告了20年的漫長解體•修理過程全部結束。 文化遺產廳廳長鄭在淑表示:“在維修彌勒寺址石塔的20年間並不著急或趕工。通過修繕和整頓石塔,韓國石造文化遺產的保護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世界水平。”

新修繕的彌勒寺址石塔由1627個部材(塔的材料)搭構而成。該塔高14.5米、寬12.5米,重約1830噸。薯童謠的主人公百濟武王(在位600~641年)時建造的彌勒寺址石塔像木塔一樣堆砌石材,展現出獨特的造型美。該石塔位於由三塔三金堂(供奉佛祖的建築)的伽藍布置形成的彌勒寺西側,2009年拆除過程中還發現了告知寺廟建立時間是639年的舍利奉迎記。

原本估計為9層的石塔隨著時間的流逝只剩下6層,西側部分坍塌。日本於1915年用混凝土對其進行緊急維修,此後石塔與混凝土粘在一起約80年時間。從西側看,石塔看起來像是混凝土塊,但1999年文化遺產委員會根據“結構不穩定”的安全診斷結果,決定拆除和修理後,石塔投入了大施工作業。

作為國內單一文化遺產,彌勒寺址石塔維修時間最長,長達20年,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有關石塔統計的學術發表有18篇,研究論文14篇、學位論文5篇、冊子9本。與復原相關的專利登記也達到了5件。參與維修的人數為12萬人。值得一提的是,以此次修繕工程為契機還確立了文物修復的新標準,即堅持用推論修復,用科學的方法加固受損的構件,最大限度地再次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現代技術的應用。


柳原模 onemor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