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諾貝爾獎出自飯桌對話

Posted April. 23, 2019 07:33   

Updated April. 23, 2019 07:33

한국어

  猶太人重視教育,從公元前開始實行義務教育,不論生活在何處,都建立了名為“授業座”(yeshiva)的圖書館。yeshiva是希伯來語,意為“坐著”,源於坐著學習所有塔木德經的主題。有趣的是,坐在圖書館,對面或旁邊的人的臉就在眼前。這是為了對話而不是讀書建立的空間結構。這標誌著“學習=對話”。

 這樣壹來,圖書館就很嘈雜。與我們隔斷式結構圖書館的安靜相去甚遠。傳統的猶太人家庭也布置了家具,只要坐在客廳裏,家人就能面對面。這是誘導對話的空間結構。這與坐下後正面有電視機、家人連側臉都很難看到的韓國式客廳結構,形成了鮮明對比。

 猶太人不僅在學習上如此,生活本身也是對話和討論的中心。他們認為,在對話和討論的過程中,創意會自動浮現出來。為了收集創意,偶爾壹次的“頭腦風暴”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當然,他們不會天生具有對話和討論的好方法。都是從哪兒或是別人那裏學來的。對話法是在學習語言的時期壹起教,效果會最大化。歸根結底,這也是猶太人如此強調飯桌對話的原因。

 實際上,猶太人每天至少有壹頓飯是全家人壹起吃飯聊天。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到學校及宗教生活,選擇前途職業等等,主題無窮無盡。以《什麽是正義》壹書而聞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邁克爾·桑德爾在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兩個兒子從5歲至7歲起,就和全家人圍坐在壹起吃晚飯,我們壹起聊天,剛開始是以日常生活為主題,隨著孩子們長大,也培養了看世界的眼界。”

 甚至有主張稱,猶太人包攬諾貝爾獎20%至30%的秘訣是“飯桌對話”。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聖巴巴拉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大衛•格羅斯表示,“在科學領域,猶太人之所以卓越,不是因為遺傳因素,而是因為在飯桌上父母們每天都在談論解決子女們疑惑的對話。”

 我們也重視飯桌教育。但是主要以“不要比大人先伸飯勺”等禮節為主。五月是家庭之月,有諸如兒童日、父母日、成年日等全家人聚會的日子。以這樣的壹天為契機,讓我們正式開始飯桌上的對話吧。如果每天做到有點困難,哪怕壹周壹次。特別是從選擇前途職業的角度出發,具有重大意義。孩子們只要做父母認可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興致勃勃。家庭中的對話是不是可以成為找到自信的出路的出發點呢?訓練提問的方法等對話技巧,就算是順便拿到的搭頭吧。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