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實利外交

Posted September. 11, 2018 07:48   

Updated September. 11, 2018 07:48

한국어

  “這原本是我們的領土。”

  18世紀在歐洲發生的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中,西裏西亞的主權是導火線。法國和德國之間的阿爾薩斯爭端和德國“收復被搶走的捷克”的願望引發了第壹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誰才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這個問題至今仍是中東爭論的焦點。雖然也有真正以恢復領土為目的的戰爭,但遙遠的過去的所有權爭議經常被用作發動戰爭的理由。993年徐熙和蕭遜寧會談時也是如此。契丹的蕭遜寧聲稱,高麗是新羅的後裔,應該滿足於新羅的舊土地。徐熙則反駁說,高麗是高句麗的後代,按過去的所有權來算,妳們的首都也是我們的土地。蕭遜寧隨後撤走,承認義州、鐵山、宣川等平北地區的江東六州為高麗領土。直至今天,徐熙的外交技術至今仍被稱贊為實利外交。

  但是,他們的後代卻完全沒有得到實利。從實利外交的含義開始,他們就沒有搞懂。要求借鑒徐熙外交的人似乎理解為,利益比損失更多時不動手,解決問題時才是實利外交。絕非如此。所謂實利,就是不拘泥於名分和資產負債表,在現實上追求自己能夠獲得的最高利益的態度。我付出50就要拿到100,這不是實利。如果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而且長期而言有利可圖,就算付出100拿到1的態度也是實利。

  獲取實利的方法也理解有誤。世界上哪有壹支軍隊,因為對方說“這裏本來是我們的領土”而乖乖地回去? 從壹開始,繼承爭論只是形式上的話題。徐熙看破契丹的侵略戰略是“先女真後高麗”,拋出了幫助契丹攻擊女真的誘餌。蕭遜寧回軍後,徐熙協助契丹攻擊,合力趕走了女真,並立即在江東六州築城,以防範契丹的進攻。所謂實利,是指冷靜、不給手段賦予名分和自尊心的態度。但我們沒有這樣做,現在也壹樣。政府和知識分子不僅不以這種態度進行說服,反而用名分批判過去和政策,只顧著包裝自己。如果徐熙的靈魂尚存,可能會說“從教科書中去掉我的故事”吧。 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