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讀不對漢字的東亞

Posted May. 08, 2018 08:09   

Updated May. 08, 2018 08:09

한국어

將遠大誌向喻於鴻雁的鴻鵠之誌,是在韓國廣為流傳的四字成語。推翻秦朝的陳勝雖然出身貧寒,卻是口出名言之人。正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所言,他的話語對自己的身份有強烈的認識,通過司馬遷的《史記》流傳至今。

▷中國最高名牌大學北京大學的校長林建華在4日的建校120周年紀念儀式上,將初中教科書中出現的鴻鵠念作鴻浩,成為人們的談資。他在說到“北京大學的學生們要奮發有為,樹立鴻鵠之誌”時,稍微猶豫了壹下,也許是想起了孟子的浩然之氣,讀成了“鴻浩之誌”。第二天,他道歉稱:“中學時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沒有受到正常的教育,犯下了失誤。”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任首相期間,曾被嘲等為“讀不對漢字的首相”。他2008年前往母校學習院進行演講時說,“中日之間從未有過如此頻繁的首腦往來”,結果把“頻繁”誤讀成“繁雜”。雖然日語的漢字有訓讀和音讀,經常容易混淆,但麻生的情況卻明確顯示,他讀不出“頻”這壹漢字。

▷我國的漢字出現了用韓文書寫的文化,因此可能不懂漢字的意思,卻很少犯讀錯的失誤。不過,教授出身的總統民政首席秘書趙國上個月在宣布有關檢警調查權的決定時,把“求同存異”說成了“求存同異”,有不少媒體也看不出來,照搬了使用。他還使用了被懷疑為舊日日本式B級漢字的“肉斬骨斷”。如果知道漢字語法是把賓語放在動詞後面,他就不應該使用這樣的二把刀漢字。


宋平寅記者 pi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