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有能力的保守

Posted December. 26, 2016 07:05   

Updated December. 26, 2016 07:23

한국어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在立法機構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主張溫和共和,而山嶽派主張激進的共和。吉倫特派坐在公會的右側,山嶽派坐在左側,因此產生了右翼和左翼的說法。山嶽派實施的是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的斷頭臺恐怖政治,結果最終沒落了。吉倫特派和山嶽派同在鬆散的政治聚會雅各賓俱樂部,後來也分道揚鑣。要求君主立憲的斐揚派原來也在雅各賓俱樂部,但最早脫離了。雅各賓俱樂部成算是各黨派的母體。

右翼和保守、左翼和進步,就好像雙胞胎如影隨形。保守右派重視市場、自由和競爭的價值。在本陣營中,如果有人損害了其中任何一個,將會被逐出保守右派的藩籬。在我國的政治史上,李承晚政府之後,右派的力量一直是壓倒性的,在加上紅色恐懼,幾乎難以看到有其他顏色的黨派滲透進來的事例。

在漢城奧運會開幕之前,總務處長官金容甲嚴厲打擊左傾勢力,主張為維護體制而舉行中間評價或公投。恰在此時,政府部門傳達了“這片土地上的右翼都死了嗎?”的文章,有人甚至提出了“右翼崛起論”。兩年之後,通過3党合併,成立了民自黨,右派危機論才消停下來。民自黨後來依次改名為新韓國黨、大國家黨、新國家黨,招牌不斷變換,但終究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麼大改變。

改革保守新黨的劉承旻議員表示:“在安保問題上,堅持正統的保守,在經濟、勞動和福祉方面,將推行改革。”去年,劉議員作為代表提出了經濟基本法的動議,被保守右派打上了“叛徒”的烙印。劉議員方面正面反擊,把這些人稱為沒有看到社會發生兩極化質變的“既得利益保守派”。就連城南市長李在明也自稱是保守派的情況下,希望能借此機會,重新整理一下保守派。比起打著政治算盤互戳脊樑骨的“真保守”、“假保守”之爭,能夠正確認識現實,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的,才是有能力的保守。



評論員李振 lee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