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國內14名科研人員參與引力波的探測,“對模擬雙黑洞併合做出貢獻”

國內14名科研人員參與引力波的探測,“對模擬雙黑洞併合做出貢獻”

Posted February. 13, 2016 07:32   

Updated February. 13, 2016 08:06

한국어
“這是非常有趣的事件。”

去年9月14日下午8時許,國家數理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吳正根收到一封郵件。12日上午,在中區明洞宜必思國賓酒店舉行的引力波探測記者懇談會上,吳研究員說,“在韓國的科研人員中,最先得到了探測到引力波第一個信號的消息”,“這天剛好是生日,更是記憶猶新”。

引力波的探測是繼2012年被稱為“上帝的粒子”的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科學界取得的又一最重要的進展。韓國科研工作者也直接參與了引力波的探測過程。以首爾大學物理天文學部李亨睦(音)教授為團長的韓國引力波研究協作小組(Korean Gravitational-Wave Group)所屬14名國內研究人員,從2009年起參加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實驗。此次探測引力波的全世界16個國家中,也包括韓國。11日,刊載引力波探測結果的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這14人的名字作為共同作者也赫然在列。

他們開發出了數據分析軟件,用來分析從美國當地引力波探測設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得到的數據。研究小組從探測儀上記錄的數據中,清除雜音,在3分鐘之內,便可判斷出是否存在引力波信號。此外,他們還開發出了測定發出引力波的天體的物理量的軟件。

李教授說,“我們利用韓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KISTI)的超級計算機預測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能夠觀測到的觀測波形。”姜研究員表示,“美國當地時間11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發佈了雙黑洞併合模擬演示。韓國團隊對這一模擬演示的製作也做出了貢獻”。

韓國版的引力波探測工程也正在進行,正在地下建設利用超電導技術可探測0.1~10Hz(赫茲)波動的低周波探測器“SOGRO”,計劃對白矮星或中等黑洞中產生的引力波進行探測。在該波段,由於有嚴重的地震波等雜音,探測存在難度,目前尚無在該領域領先的國家。



申善美 東亞科學記者 vami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