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對天才宋裕根的期望和他的挫折

Posted November. 26, 2015 07:24   

한국어

“你說什麼?這是7歲少年寫的論文?”這是法國魯昂少年布萊士‧帕斯卡爾第一次發表論文時人們的反應。“在圓錐曲線上畫任意一個六邊形,其六邊形相對面的3個交點位於同一直線上。”這被稱為“帕斯卡直線”。由於不相信這是十幾歲的少年取得的成果,連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也誤認為該論文是其父親所寫。

哈佛大學最年少入學紀錄是11歲的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創造的。據推算,這位被稱為20世紀天才的智商指數為250~300。他跨越數學、物理學、心理學、歷史、語言等多種學科,著有17本著作,留下了50多篇論文,但沒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大家。他的父親為了把他培養成天才,採用了催眠等獨特的教育方法。成人之後,席德斯和周圍的人不和,逃避媒體,過起了隱居生活。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他的父母以及媒體對他的期望過高。

韓國也有位和法國的帕斯卡、美國的席德斯一樣的人物。宋裕根6歲的時候就理解了相對論,能夠解答大學水平的微積分問題,一時成為話題。他9個月學完了小初高的課程並通過了鑒定考試,8歲成為最年少大學生。2009年,進入大田科學技術聯合大學院大學攻讀碩博連讀課程,即將于明年獲得博士學位,屆時他將成為最年輕的博士。今年他只有18歲。

24日,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宣佈宋裕根的以黑洞磁場為主題的論文為“剽竊”,取消了刊登資格。由於在科學技術論文引用索引(SCI)級別的期刊上發表論文是學位審查的前提條件,此次論文被取消刊登資格,將導致宋裕根明年難以獲得博士學位。宋裕根論文的通訊作者、前韓國天文研究院(KASI)院長朴碩在解釋說,“他引用了我13年前在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所以沒有注明是引用,這是一個失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希望天才儘快開花結果的周圍人們的欲望是不是反而糟蹋了天才。



鄭成姬 評論員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