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專欄》中國女科學家的諾貝爾獎

Posted October. 07, 2015 11:37   

한국어

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共同榮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的英雄。屠呦呦雖然是繼2010年劉曉波(和平獎)、2012年莫言(文學獎)之後第三名獲獎的中國人,但這是首位在科學領域獲獎的中國人,意義非同尋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是沒有中國給予最高科學家的院士榮譽、博士學位和留學經歷的“三無科學家”。儘管開發出了拯救超過百萬名虐疾患者的特效藥青蒿素,但由於身為女人,加上不是博士,她因此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

毛澤東在1950年的首次全國保健衛生會議上提出了保健四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強調“中醫和西醫要團結”的“中西結合方針”。這與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引進西方醫學、廢除傳統醫學形成了對照。處於其中心地位的機關,就是1955年設立的中國中醫研究院。從那時起,中國的醫療就是以傳統醫學和西洋醫學相融合的方式,走過了獨特的發展道路。中醫研究院於2005年被提升為中醫科學院。

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1955年從北京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中醫研究院,直到如今已85歲,仍然埋頭於從中國傳統天然藥材中尋找新物質。讓她獲得諾貝爾獎的治瘧藥,也是她從1600年前的古代醫書中獲得靈感,從中國傳統藥材青蒿中提取的。屠呦呦的名字“呦呦”出自《詩經》詩句“鹿鳴呦呦,食野之蘋”,堪稱是世界性地名符其實。一直以來認為中醫學不科學、安全性低下的批評和猜疑,也將會因這次獲獎而消除相當一部分。

在傳統醫學方面,韓國走的是一條和中國、日本都不一樣的道路。韓醫學與西洋醫學不同,構建了獨特的勢力和領域。政府從創造性繼承韓醫學的宗旨出發,於1994年設立了韓國韓醫學研究院,但並未在源自韓藥的新物質開發和臨床試驗方面取得可圈可點的成果。雖然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但韓國作為擁有許浚《東醫寶鑒》的國家,只能對中國取得的輝煌成績羡慕不已。



鄭成姬 評論委員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