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大逆轉

Posted July. 15, 2015 07:16   

한국어

2003年首映的林常樹導演的電影《偷情家族》講述了整個家族偷情出軌的挑釁性故事。男主人公朱英爵是個逆轉性人物,他是位擔任6‧25戰爭一起屠殺事件的頗有良心的人權律師,但他最終成為世俗欲望的俘虜,和年幼女性發生了不倫情事。

昨天,圍繞在全世界同時發行的小說家哈珀‧李的第二部小說《守望者》的內容,美國社會炸開了鍋。首部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續篇原稿在時隔55年之後才刊出,這位高齡作家的判斷是否正確引起人們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幫助冤屈的黑人的正義律師芬奇,到了續篇中卻成了人種歧視的人。

《守望者》執筆於《殺死一隻知更鳥》之前。書出版後,美國媒體開始關注將《守望者》這樣的習作轉變為名著的編輯的作用。在西歐,文人作品從草稿到成書,編輯的影響非常重要。眼睛雪亮的編輯從小小的錯誤,到內容、文體,均與作者進行沒完沒了的溝通,在一部名著的誕生過程中,編輯起到了核心作用。因此,作家和編輯有時是朋友,有時會像仇人,是一種雖近猶遠的關係。

演員科林‧費斯的下一部作品《天才》,描述了海明威和托馬斯‧沃爾夫同傳奇編輯麥克斯維爾‧珀金斯之間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也有有名的作家-編輯伉儷,埃茲拉‧龐德是托馬斯‧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的編輯。龐德在將原稿的一半刪除後自豪地說道,“英語的世界裡出現了最重要的詩篇”。查爾斯‧狄更斯在聽取了《龐培末日》的作者兼編輯Edward Bulwer Lytton的意見,將《孤星血淚》結尾部分進行了修改。如果這位高齡作家聽取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編輯的意見,恐怕會阻止《守望者》的出版。



高美錫 評論員 mskoh11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