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1955~2015年,日本青年從叛逆的“太陽族”向達觀的“頓悟一代”轉變

1955~2015年,日本青年從叛逆的“太陽族”向達觀的“頓悟一代”轉變

Posted June. 13, 2015 07:15   

한국어

日本年輕人的肖像隨著時代而發生變化。既有過順應時代的年輕一代,也同樣有過打破老一代制定的框架的新一代。

日本社會學者古市憲壽的《絕望國度裡的幸福青年》一書中,介紹了日本年輕人的變化,並刻畫了戰後第一代年輕人的肖像“太陽族”。

首屈一指的日本極右翼保守政治人物石原慎太郎(前東京都知事)在23歲時的1955年發表了名為《太陽的季節》的小說。這部小說描寫了高速增長時代初期年輕人的反抗心理,登場人物常常會做出不拘泥于現有秩序的行動。年輕人紛紛模仿小說中的人物,由此誕生了太陽族一詞。太陽族戴著墨鏡,穿著在海水浴場中才可以看到的著裝在街上遊蕩。年輕男女肆無忌憚地混宿,性觀念很紊亂。

1964年時,“禦幸族”一詞出現在媒體上。他們用身穿長裙,抱著大大的米袋四處奔波。當時背著米袋被認為是“很酷”的。當初他們經常聚集在東京銀座的禦幸大街上,因此被冠以了“禦幸族”的綽號。警方在週六下午逮捕他們並把他們帶到警察署,在得到禦幸族“不在娛樂場所周圍徘徊”的保證後才釋放他們。

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10%。廣播和電視已在各家庭普及。具有叛逆精神的年輕人的面貌逐漸消失,全新類型的年輕人開始出現。

1975年平野秀秋和中野收出版的《複製體驗的文化》一書中,製造了“膠囊人類”這一用語。描述的是陷入被廣播或音像店等信息設備所包圍的個人空間而孤獨生活的年輕人,這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年輕人的典型模樣。

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年輕人論的終結”這句話,○○族這詞不再經常被使用。2000年以來,隨著日本經濟蕭條,出現了不怎麼買汽車的“厭惡消費族”,拋棄物質或出人頭地欲望的“頓悟一代”等字眼。最近經歷過經濟蕭條的“不景氣的一代”成為了日本年輕人的主流。



東京 朴亨俊 特派員 love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