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柴科夫斯基的和聲在現代也受歡迎

Posted December. 02, 2014 08:11   

한국어

在上學的時候,第壹次購買吉他的壹名學弟表現得非常得意。在學校社團房間,他開始彈起簡單的曲子,唱起了歌。“妳的~沈默~,我幹澀的~嘴唇~”

我說了聲“彈得挺好啊”,他回答說“我熬夜練習的,哈哈”。這首歌只要反復彈“C-a min-d min-G”就可以,因此很受初學者的歡迎。 

“不要唱歌,只彈吉他吧。”“為什麽?我唱歌有那麽難聽?”學弟在反復彈幾個曲調的時候,我唱了幾個不同的歌。“落下的紅葉~在中間……”學弟睜大了眼睛,說“哇,和聲全部對上了,真奇怪!”

在可以配上和聲的曲調中,有作曲家們和聽歌的人都特別喜歡的“熟悉”的方式。上面寫的曲調也壹樣。“domisol-ladomi-lefala-soltile”,用化學符號是“I-ⅵ-ii-V”。在電影《長大》中,湯姆‧漢克斯彈的“心靈和靈魂”也是用這個調子彈的觀眾很熟悉的音樂。

為什麽這樣的和聲會尤其受歡迎。我在網上搜索了壹下,發現了很多信息。在網絡百科全書中甚至還有專門有關這個項目。寫著“20世紀大眾音樂中尤其受歡迎的和聲進行。”

我為什麽會想起這個?到年末,全國各地會上演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胡桃夾子”。人們熟悉的“花之華爾茲”結束後,安靜的舞臺上會想起平靜的豎琴和聲。這就是“I-ⅵ-ii-V”曲調。這個芭蕾的高潮部分是“大雙人舞”,美麗得會讓人留下眼淚。

在浪漫主義後期的柴科夫斯基時代,這個和聲用得並不多。也就是說,這在當時屬於是“先進的音調”。但是主要聽古典浪漫時代和聲的我怎麽會覺得這個曲調如此地熟悉、幽靜。是不是因為熟悉了20世紀大眾音樂的多種音調?柴科夫斯基好像具備了可以預測後代人喜歡的音樂的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