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專欄】先談‘如何生活’吧

Posted May. 16, 2014 09:03   

한국어

“我們還是不要談‘世越’號事情了”,這樣開頭的用餐和咖啡時光大部分還是會以“世越”號有關的話題而結束。在過去的壹個月中,我們壹直分享著有關憤怒、挫折、絕望和憤怒的語言。這壹個月之中,別說調節心理的感情了,連頭腦中的想法都會無法自我控制。

“晚上很晚下班,回家後看到女兒熟睡的樣子,就會禁不住流下淚來。百感交集,不由自主地會找酒來喝”壹位45歲左右的公司員工這樣說道。

“期中考試期間,我發現我兒子正在萬事太平地看著電視。要是以前,我早大發雷霆了。可是這次我發現自己居然‘呵呵’壹笑了之了。我擔心會導致初、高中學生的成績大幅下滑,引發所謂的‘世越號時代’”,壹位快50歲的大企業高管苦笑著這樣說道。

對公務員、對政府、對總統的批評早就失去了界線。當然,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在自嘲。看到網上的某些留言,自己會覺得這種說法實在太過分,卻不經意間發現身邊的親人、朋友口中也會發出這樣的言論。當自己無法產生共鳴,大發同感之言時我們就會保持沈默。壹位40歲左右的婦女仍然堅信網上的流言,依然堅持“這次慘案簡直是大屠殺”。

壹位50多歲的的男子輕聲地說到“我覺得樸槿惠總統自己沒有父母,沒有家人,這樣政治人物會完全獻身於國家才會選擇支持總統,我認為現在選擇放棄還為時尚早”。但是這樣的態度在386群體(1980年代考上大學的壹批人)聚集的場合未能得到共鳴。大家只是在說“只有號施令,沒有對策”、“如果是盧武鉉會不會不同啊”。

甚至最近有人說到“所有才需要有入伍參軍的經歷才行啊”。筆者突然想起近段時間朝鮮對樸槿惠總統所發的歧視女性的言論。仿佛酒桌上的冷言冷語和冷笑,以及朝鮮的低級誹謗巧妙地重疊著出現。

這樣的對話絕大多數是虛妄的不了了之。我們批評眼看著正在沈沒的船體,卻無能為力的政府,但同時我們自身卻不懂得“我們應該做些什麽,該怎麽做”。“不要在那兒不動,快跑出去”難道這樣的主張就是最佳的嗎?我們希望安下心來,卻又不知何去何從。1997、1998金融危機時我們還能拿出金子大家湊壹湊,如今面臨這樣的心理危機和精神危機,我們又該拿出什麽來湊壹湊呢?

“如果我是‘世越’號船長我會怎樣做呢,會和那位事故當時的船長做出不同的行動嗎?大概不能”,幾位朋友這樣嘆息。也許是那篇《我們都是‘世越’號船長》的文章發揮了作用。筆者在當時雖然保持了沈沒,但是心裏壹直想要做些辯解。

“別那麽說。我們還是說‘我要是船長絕對不會像他那樣’吧。這樣說我們的行為才會有所改變。這麽做世界才會發生那麽點變化”。忘記本分,擅自離崗,穿著內衣逃命的船長,那幅令人厭惡的場景萬萬不能成為妳我的身影。也讓孩子們努力學習吧,勸導孩子們“看看這慘案吧,船長不顧自身的義務,忘記作為領航人的本分才會釀成如此慘劇。學生也要忠於本分。好好學習吧,這樣才不會變成‘世越’號船長”。

筆者2010年在美國研修期間問過壹位20出頭的女軍人,“妳不怕死嗎?”那位女軍人說“從小我爸爸就告訴我,如果不從事能夠拼命的事情,那人生還有什麽價值。我在做值得拼命的事情,所以我不怕死”。筆者當時雖然感受頗深,回想起來筆者自己從來沒有像那位父親壹樣。

直到昨日,筆者才第壹次與中學生兒子說起“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我們壹起探討壹起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