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東亞政治的“日本困境”

Posted August. 19, 2013 03:53   

한국어

8月15日是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日期,也是亞洲各國在反法西斯反軍國主義抗戰中取得勝利的日子。在曆史上明確記載戰爭的成敗和日本罪行就是慰勞受害者的最好方法,也是目前維護東亞和平與自由、開放秩序的重要基礎。但是日本對曆史問題的認識日漸模糊,曆史修正主義正在擡頭。

日本總理安杯晉三和自民黨高層人士具有右翼傾向已經不再是秘密。安倍在去年12月26日執政以後,幾次在曆史問題上進行了挑釁。對“侵略”表示沒有明確的“定義”,也不承認日本軍慰安婦制度。15日官房長官棺義偉呼籲紀念“爲國家犧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軍人。安倍政府還用“愛國論”包裝了“日本皇軍”和“各種犯罪者”的行爲。曆史修正主義已經達到了最高潮。

在日本的右傾化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戰原罪論”正在變質成爲“愛國論”。雖然安倍沒有參拜靖國神社,只進行了個人捐款,但是日本政治家的參拜正在日趨加大。去年8‧15時強行參拜神社的議員有55名,但今年增加到了120名。去年前總統野田佳彥表示:“日本會持續反省對亞洲各國帶去的災難。”但是今年安倍政府卻只是要求日本國民追到戰亡戰士。

美國電影導演奧利弗‧斯通7日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68周年活動,提問:“日本爲什麽不能像德國壹樣反省軍國主義曆史?”而且對安倍說:“我已經無法再相信妳。”這句話從西方的角度明確地批判了日本的修正主義曆史觀。但是日本媒體沒有報道斯通導演的發言。日本政府也對此保持著沈默。

安倍政府進行曆史修正主義的目的就是爲了樹立“新的國家中心主義”。以“天皇(日王)”體制爲中心的國家觀是包括安倍總理、前總理岸信介在內的日本右翼的核心政治理論。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把國民拉出來,實現安倍“日本回歸”夢想的基礎。還含有通過“安倍經濟學”激活日本經濟,尋找應對“中國的掘起”的精神動力、物質動力的意圖。因此雖然不否定侵略行爲,但是否定對侵略者的曆史審判。而且不否認秦羅所帶來的悲劇,但是否認侵略者的行爲違背了國家正義。這否定了1948年戰犯裁判結果,還否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有政治理念都要遵守自由和公平、正義的國際社會認識。

日本埋怨說中國和韓國壹直對日本的曆史問題糾纏不休。但是日本的錯誤曆史認識和正在加熱的修正史觀已經讓韓中兩國和國際社會不能再容忍日本。安倍政府日本右翼如果繼續招回軍國主義時代“皇軍”之魂,哀悼其爲戰爭英雄的話,日本將成爲亞洲政治的最大問題集團。這會讓我們所知的日本—遵守和平的日本小時,引發曆史紛爭和價值對立,導致日本和周圍作家之間發生更大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