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創造就業崗位和公約結構調整才是出路

Posted August. 16, 2013 03:44   

한국어

樸槿惠總統昨日在慶祝儀式上強調:“這期間爲了經濟活性化改善了法律和制度,構建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日後會把政策力量更集中在經濟活力的恢複以及就業崗位提供上。”但是稅法修訂案的爭議在持續,大企業在樸槿惠政府的過度強化而頻頻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不知還有多少國民會對樸總統的發言抱有期待感。

就像‘無增稅福祉’的理想是很美好,但是強制推出和實際情況不符的政策,不僅不會恢複經濟的活力以及創造就業崗位,而且還有可能會迎來‘財政負擔’的轟炸。南歐就是推出國策修複財政,結果使國家陷入危機的代表性實例。若我們在普遍嘗到了福祉的甜頭之後還保持著南歐的低成長態勢,那麽我們就會擔心在成爲先進國之前陷入高齡化國家之列。

想要恢複2000年代初的4∼5%的潛在生長率需要切實通過可持續財政的政府作用。正如樸總統曾說過的‘要把過去非正常的變成正常的,把韓國建設成根基堅固的國家。’所以現在有必要先向大家展示其整頓非正常的大選公約的決斷力。

樸總統表示,要創造壹個所有經濟主體都公平競爭的地方,在原則分明的市場經濟下通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共存會壹同壯大。爲了達到公平競爭和共存的理解沖突目的的第壹課題相當于廢除核心規定。但是上個月發布服務産業對策之後,還是把投資開放型醫療法人(盈利醫院)、引進先進國私立學校的規定原封不動地留了下來。副總理兼財政規劃部長官玄武石在東亞日報的采訪中表示,因經濟自由區域(投資開放型醫療法人設立)的推遲,至于怎麽解決還是要跟相關部門進行商榷。但是增稅爭議之後,政府主導力減弱,究竟會不會得到順利促進令人十分擔憂。

若確定創造就業崗位是國情的最優先課題,就需要從樸總統開始發揮其政治力量。把力量集中在既得權集團的反對和利己主義上是無法得到成果的。樸總統不應該是壹個審判和評論的角色,而應該與野黨人士會面,說服利害關系人,用成果說服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