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歐洲“進步”還好嗎

Posted June. 10, 2013 07:48   

한국어

歐洲聯盟(EU)執行委員會本部的所在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柏日列蒙大廈裏每天正午都召開媒體發布會。壹般用英語和法語同時翻譯,但從29日起登場了包括希臘語的12種語言。

“結構改革和健全的財政,才是健康經濟的根本。現在采取行動,歐洲才能擺脫危機,變得強大”。

執行委員長的“爲克服危機,勸告個別國家”的發表壹結束,壹位記者舉手。“EU執行委員在德國報刊的采訪當中說道,法國對改革的准備爲0%,對此您怎麽看?”

執行委員長說“對評論不發表評論是我的方針”,但又往下說道“但是關于法國……”後,似乎盼望很久地逐條說明“應該削減公共支出和勞動費用後恢複競爭力,從而代替財政超支3%以內原則的2年延緩”。

長達4分鍾的答辯結束後,另外壹名記者提到“爲了法國的播映,請把剛才說的話用法語重新說壹遍”。這時會見場所笑聲壹片。執行委員長說“很樂意”後重複了相同的說教。法國占據了會見時間的壹大半,因此別的國家避免了出醜。

烙“歐洲新患者”印象的法國,最近失業率自1996年以來達到了10.5%的最高值。總統支持率是24%左右,是史上的最低值。要在這個國家有出息,就只有制造嬰兒的冷幽默也出來了。

EU提出,向強調國家角色的社會黨政府提出削減公共支出的意見,這可能會理解成放棄社會民主主義的意思。像勞動柔韌性、退休金的結構改革勸告,也同樣是顛倒大選公約的呼聲。要救活國家,就得犧牲黨。

據外電報道,第二天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巴黎共同會見當中,憤然地說道“改革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而不是EU命令的”。但默克爾在旁邊說了喪氣話。

“我們進行了向勞動市場導入柔韌性的改革。青少年有柔韌的工作崗位重要,還是索性沒有工作崗位好呢?”

奧朗德啼笑皆非的樣子,是展現歐洲的“進步”處于慘淡狀況的壹面鏡子。

法國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和歐盟地區財政危機以後進行的EU國家選舉當中,中途左派政黨單獨執政的三個國家之壹(另外兩個是莫爾塔和斯洛文尼亞)。這表示經濟危機蔓延當時,新自由主義是破敗的氛圍,但更多的人在選舉當中選擇了右派。

因危機感掙紮的歐洲的左派政黨和知識人士,于4月聚集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了“進步Governance Conference”。未得票的原因,衆多意見都統壹爲固守“大政府,小市場”的守舊左派經濟政策而失去信賴的原因。

如今的左派也需要適應世界化、高齡化,特別是了解市場才能爲社會提供運用的結論,既意外又新鮮。這與我國經常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出席此次活動的英國勞動黨,上周表示“執政後要遵守”,是與過去訣別的樣子。

在我國所謂的進步人士當中,劇烈地刮起了學習德國的熱風。還主張比如研究德國式市場經濟,廢止非正規職和工會的經營參與等,表示實現經濟民主化,才能救活經濟。

可見,他們還不太了解德國的變化。正如默克爾所說的,如今德國經濟的核心是勞動柔韌性。10年前,社民黨政府的哈茲改革讓解雇變得容易,還帶起了隨意的雇傭,因此在如今的歐洲當中炫耀著5.4%的最低水准失業率。

正在檢討是否去掉黨名中進步兩個字的進步輩分用字政黨,或者是民主黨,如果真正爲國家和國民著想,就希望出面進行民主勞總的說服。經營者爲消滅時間制勞動者差別而仲裁的事情上,比起工會收容勞動柔潤性,新世界黨會比民主黨做得更好。在這基礎之上,如果政府領先引領大妥協,使政府徹底施行失業補貼和全職訓練,那就沒有比這個更有力的授權能力證明了。

進步和社民主義並沒有消失。要走向過更好更均勻社會的夢想,不僅是European還是Korean,我們的心髒跳動就不會消失。

問題是21世紀的如今,還高呼著1970年代以前能進行完全雇傭時代解法的守舊傻瓜們。雖然成功進行了哈茲改革,但到如今還爭論不休,因此9月總選在即的現在,德國社民黨還徘徊在30%的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