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西方的“緬甸資源”拔河比賽

Posted January. 23, 2013 07:21   

한국어

緬甸是東南亞資源富國,也是戰略要地。近日,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紛紛對緬甸示好,讓長久以來的兄弟國家——中國焦慮不安。

○“中國人滾出緬甸”...中方坐臥不寧

據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22日報道,“中國投資10多億美元(約1兆616億韓元)的中緬萊比塘銅礦因抗議事件被迫停工,對中國企業造成了每月200萬美元(約21億韓元)的損失。”這次在罷工現場甚至出現“中國人滾出緬甸”等政治口號。對此,該報評論稱:“這將引起國際社會對緬甸投資環境的擔憂”。這是中國官方媒體罕見的“批評”緬甸的報道。

緬甸與朝鮮、巴基斯坦一同被稱為中國的三大同盟國。中國外交部網站也規定其關系為“兄弟關系”。中-緬兩國在1950年建交以來一直維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在1988年緬甸軍隊接管政權後,美國和歐盟(EU)擴大了對其經濟制裁,而中國予以了龐大的經濟援助及投資,並以此迅速擴大了在緬甸的影響力。中國目前是緬甸最大的投資國,然而這種影響力反而助長了緬甸的反中情緒,並最終成為飛鏢。

2011年,緬甸軍政府向民選政府交權,“脫中(脫離中國)”情緒隨之高漲。首任民選總統吳登盛以保護環境為由,中斷了中-緬核心事業——大型水力發電站大壩建設。這是緬甸軍政府曾接受中方36億美元(約3兆8214億韓元)支援進行建設的項目。

摩擦到處都在。據香港《南華早報》(SCMP)透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21日表示:如果一切按計劃順利開展,中緬油氣管道將於5月份全線開通。中緬原油管道全長1100km,是連接緬甸印度洋港口與中國內容雲南省的超大型工程項目。屆時,中方原油及天然氣的輸送距離將減少1200km。這是兩國經濟合作的代表性成果,但目前來看並沒有慶祝的氣氛。

《南華早報》(SCMP)評價稱,“‘如果一切按計劃順利開展’的假設,充分說明了投資25億美元(約2兆6537億韓元)的項目具有諸多不確定性。”

○各大強國鉆中-緬縫隙

相反,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加快了與緬甸的合作步伐。日首相安倍晉三在一月份上任後派遣了特使去往緬甸,並對後者提供了巨額貸款,為日本企業進軍緬甸建立了通道。去年春天,日本免除了緬甸的巨額債務,並提供了低息長期貸款。香港中評網22日報道稱,安倍晉三不斷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間的關系,以此應對中國的崛起,而該核心恰恰是緬甸。

印度防長宏基日經安托尼21日訪問緬甸,並對兩國的軍事合作方案進行了探討。去年5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時隔25年首次訪問了緬甸。

去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連任總統後首次拜訪緬甸,以恢復美緬關系。此後兩國通過△相互派遣大使△放寬對緬甸的制裁△昂山素季女士訪問美國△吳登盛總統首次訪美等,迅速實現了關系正常化。

中評網表示:“美國若成功拉攏緬甸,南亞政治格局將會產生根本性變化。這還會對一些與中方關系良好的國家產生負面作用。”



李憲鎮 mungchi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