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spec”歧視

Posted October. 25, 2012 02:59   

한국어

首爾某大學的A教授為了研究企業對應聘者存在何種歧視,提交了1900張假應聘簡歷,此舉涉嫌業務妨礙,正在接受警察調查。A教授的研究組用假的居民登記號和照片,制定了改變畢業院校、托業成績、性別、軍隊服役與否等16種假應聘簡歷,提交到了121個企業的今年下半年公開招聘上。A教授在警察調查中表示:“這是測定大企業在招聘階段上對各‘spec’歧視的研究的一環。”

▷“spec”本來是指機器裝備的說明書英語單詞“specification”的減縮語,在這裏意味著就業所需的資格條件。大學生們一般稱托業成績、海外研修、服務活動、實習經驗為“spec5套裝”,將其當作是與大學學分一樣,是突破就業難的萬能鑰匙。根據某就業網站的介紹,國內主要企業合格者的平均托業分數是852分、學分是3.7分、語言研修1次、資格證1.8個、實習經驗1.1次、服務活動0.9次、各獲獎1次。

▷A教授為了調查大企業在招聘過程中重視哪種“spec”準備了本次試驗。就是要實際查明比如畢業學校和性別一樣的時候托業分數對簡歷審查產生的影響等。這也表明“spec”歧視在企業現場已經非常普遍。各大選候選人也表示了“會創立超越spec的青年就業中心”(樸槿惠)、“要大造沒有spec也能實現夢想的社會”(文在寅)、“spec社會並不正義”(安哲秀),加入了批判趨勢,但是卻看不到明確的解決方案。 

▷不能一味地批判“spec”為主的招聘。某大企業人事負責人表示:“學分、語言能力、海外研修、實習經驗等長久以來積累的車工南國才是不歧視應聘者、進行客觀評價的現實根據”,“展示型‘spec’會在經歷面試考試等的時候被落選。” 就業咨詢家們指出:“求職者們不是想著‘想要做什麽事情’,而是有著‘想在大企業工作’的迷茫的想法,‘spec’變質成了越過就業門檻的道具。”求職者的就業目標從職場改變到職業的時候“spec”歧視爭論也會減少。

評論員 樸湧 park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