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未來的就業取決於勞動市場靈活性和新技術

【社論】未來的就業取決於勞動市場靈活性和新技術

Posted September. 27, 2012 08:01   

한국어

據東亞日報青年夢想中心和跨國咨詢公司摩立特集團的分析稱,韓國的崗位創造能力在20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當中排第十六。這比目前處於高失業率、經濟蕭條的冰島的數據還要低,而且略微高於南歐財政危機國家意大利和希臘。分析稱,我們可以將20個國家分為工作崗位強國、工作崗位潛力擁有國、工作崗位潛在危險國、工作崗位危機國、工作崗位喪失國等5類。韓國和日本被分為工作崗位潛在危險國。

共有五個部門參與了此次評估,其中韓國雇傭結構和社會文化等兩個部門的排名墊底。政府制度及規制(18位)、職業教育(16位)排名靠後。韓國的產業競爭率排第十一,並以此勉強維持著現狀,不然其崗位創造能力也將急速惡化。

韓國國內的就業前景並不樂觀。韓國的制造業依存度較高,因此為確保成本的競爭力,大多數工廠向海外遷移。這就很容易陷入“低就業成長”的泥潭。實際上,韓國近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24%(OECD最高),然而同期就業增長率僅為2.79%(OECD排第14)。

據此次評估分析指出,韓國的低就業率的主要原因在於排輩的工資體系和過度穩定的雇傭體系。KT會長李錫采昨日在首爾大學工科大學講演時講到,“青年就業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死板的勞動市場。”這與東亞日報的青年夢想中心的分析結果如出一轍。由於對現有職員的過度保護,很多職員拿到高於“實際水平”的薪資。如果選擇外包,公司就等於又增加了非正規職業等二流崗位。李會長指出,我們要將老員工“進入”外包領域,確立良性的人力循環結構。

我們還應吸取各大崗位先進國的優點。如瑞士在奶農業和制造業的基礎上發展了觀光、金融等;德國在勞動市場改革及企業主導型職務教育等領域取得成功;荷蘭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均衡發展;丹麥在勞動領域具有極高的靈活性。李會長強調,我們應果斷“放開”教育、醫療、信息通訊等新技術領域的各種規制,以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工作崗位取決於勞動市場的靈活性和新技術。”這句話非常平凡,但確實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