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3點,首爾中區黃鶴洞首爾中央市場。這裡是典型的農水產品傳統市場,但卻行人稀少。“安氏水果商會”掛了寫有“桃子3個1萬韓元,1個4000韓元”的牌子。一位顧客只是詢問價格,並未購買。原因是“太貴了”。商人李吉順(47歲)說:“最近,幾乎所有的水果都漲價了。”“兩天前,番茄6個才賣2000韓元,現在已經漲到3000韓元了。”李吉順歎息道,“現在應當抑制物價上漲,但是只有銷售量減半而已。”
水果店旁邊的蔬菜店出售的蘿蔔價格從去年的1400韓元∕個上漲到3000韓元∕個。白菜價格也從每棵3000韓元上漲到4500韓元。店主金華淑(60歲)女士說:“萵苣、蘇子葉、白菜等大部分蔬菜價格都漲了,銷售量不及平時的一半。”“只有辣椒價格沒變。”
中秋在即,農水產品價格暴漲。比起去年,大部分農水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漲幅達3倍之多。隨著市民的飲食生活變得節儉,商人們也因無法及時賣出食品而發愁。27日,本社為查點物價情況而走訪了首爾江北的典型的傳統市場首爾中央市場、E-mart王十裡店、樂天超市首爾火車站店、E-mart清溪川店等4個地方。
○ 價格暴漲…商人銷售減半
在首爾中央市場,魷魚價格從去年的1000韓元∕只上漲至3000韓元∕只,1年之內價格竟翻了3倍。批發價格從一箱(25kg)3萬韓元上漲至9萬韓元。“王朴水產”的樸某說:“去年,還能一天賣兩箱呢。今年,幾乎四天才能賣出一箱。”“夏天,水產容易壞掉,賣出去也只能扔掉,要不就甩賣處理。”泥鰍價格也從5000韓元一斤(400g)上漲至7000韓元一斤。樸某說:“以前,每天平均的銷售額達60萬∼70萬韓元。但是價格暴漲後,銷售額也減半了。”
鄰近飯店的商人朴志順女士(50歲)來此地買菜,得知記者的身份後,便憤憤道,“那些搞政治的人和高層官員聯合起來,搜羅了一推,可讓我們市民怎麼過日子啊?”朴女士指的是最近舉行的人事聽證會。她說:“以前,小菜都是調味魷魚。現在,魷魚價格暴漲,實在是買不起啊。”“因為經濟不景氣,也不能上調飯菜價格,可是小菜食材太貴了,實在是買不起啊。”晃悠了半天,朴女士花1萬韓元買了15只賣5000韓元7只的鰈魚,一隻算贈送的。
附近,營業30年之久的“景氣水產”最近停業。市場上隨處可見貼有租賃電話、關門的店鋪。據商人透露,幾年前還炙手可熱的店鋪,卻接連接個月都無人問津。對面的水果店從今年夏天起“歇業”。因為銷售量少、沒有盈餘,所以乾脆“歇業”了。
○ 原因是春季低溫異常、夏季高溫異常
當天下午5點半,我們來到了大型超市E-mart王十裡店。來買菜的家庭主婦鄭美靜(40歲)女士說:“好久沒吃菠菜了”。然而,一捆2990韓元的價格表使她大吃一驚,並最終放棄購買菠菜。她說:“以前,傳統市場上賣1500韓元。最近上漲到了2500韓元。但是,3000韓元實在是太貴了。”
農產品價格暴漲也改變了消費傾向。家庭主婦鄭仁淑(42歲)女士說:“今年夏天,西瓜價格實在是太貴了。我們都沒怎麼吃西瓜。”“吃速食要比在家裡自己做著吃便宜多了。”例如,買加工好的意粉醬比買材料做意粉醬要便宜。E-mart組長權五振說:“人均購物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因為價格上漲,所以銷售量有所減少。”“現在大多數顧客買西瓜也都買半個或四分之一。”
再過三周便是中秋。大家都擔心隨之而來的物價上漲。當天,在樂天超市首爾火車站店買菜的金智善(33歲)女士擔心道,“今年,想和公公婆婆一起準備中秋。以前,差不多30萬韓元就夠用了。但是今年恐怕不行。”農村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朴永久說:“今年春季出現了異常的低溫現象,夏季又出現了異常的高溫現象,加上乾旱,農作物生長狀況欠佳,價格大幅上漲。”“如果高溫現象持續至9月,那麼短期內農產品價格將有可能持續走高。”
鄭載潤 禹正烈 jaeyuna@donga.com passi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