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金融集團從2萬600多名國民銀行職員中,揀選出1300多名,並給他們郵寄了行長候選人投票問卷。KB金融集團計畫,根據昨天回收的問卷,從12名行長候選人中最終選定3名候選人,並經過理事會的面試選定行長。
雖然魚允大會長是為瞭解職員的意見而採取了這種方式,但是這種人氣投票性質的銀行候選人問卷調查,將殘留不少後遺症。上月,國民銀行、住宅銀行、長期信用銀行合起來成為現在的國民銀行。銀行合併之後,銀行之間潛在的矛盾和不和,可能會以此次行長候選人人氣投票而再次暴露出來的憂慮不斷擴大。
據悉,上周週末,該銀行出身各不相同(銀行不同、大學不同)的職員們,為將關係戶選拔為行長而鬧了一通。這顯然是種退守形態,離“金融先進化”遠之又遠。人們最擔心的是,用進行問卷調查方式來減少行長候選人的方式,是否會讓“政治國粹主義”滲透到金融機構,並助長工會對人事的影響力。
魚會長採用的對大學的校長直選制進行改良的方式,未能動搖管理人士固有的人事權。雖然可以從3名候選人中選出行長,但若不將職員直接進行投票選出的第一名選為行長的話,又將會掀起其他的平地風波。
難道魚會長要在銀行選拔之後,每每有人事問題時,都要在問過工會的意向之後,下達人事命令嗎?如此選拔出來的行長,能否善加經營銀行,不免讓人困惑。與職員數量相比,國民銀行的生產性要低很多。因此,需要進行強度較高的結構調整。應當發揮其強力的領導能力主導結構調整的控股公司會長,從選拔時起便看工會和職員們的臉色,結構調整勢必進展不順。
雖然魚會長在擔任高麗大學校長期間曾因提高高麗大學的排名而受好評,但是也曾因不合格的人氣投票而被淘汰,未能連任。他比誰都清楚校長直選制的弊端。可是卻要將在大學中失敗的制度移植到銀行。真是令人費解。
且不管誰當國民銀行行長,當務之急是怎樣解決因以直選制方式選拔行長而引發的後遺症。這種制度不能擴散到其它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