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沒有經濟發展的“福利天國”是歐洲抱有的幻想

[社論]沒有經濟發展的“福利天國”是歐洲抱有的幻想

Posted May. 26, 2010 03:20   

한국어

二戰後在社會民主主義理念的旗幟下開展的“從搖籃到墳墓”這一歐洲福利模式在財政危機面前甘拜下風。從希臘開始的財政危機蔓延到西班牙後,驚慌失措的歐洲各國正急忙通過緊縮工資、調整退休年齡、延長工作時間、縮減健康保險及退休金等修改福利待遇。雖然會有工會的強烈反抗等困難重重,但歐洲各國公認的是,目前的福利系統沒有持續可能性。

歐洲面臨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是高齡化。據歐盟執行委員會透露,在歐洲,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將于2050年增加兩倍左右。據統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7名經濟活動人開口撫養了一位老人,不過到2050年,將由1.3名經濟活動人口撫養一位老人。2005年,EU的公共福利支出占國內總生產值(GDP)的21%,超出美國(15.9%)的水準。人口高齡化再加上出生率與勞動生產性的同時下降,企業都把公司轉移到了亞洲,而這一現象導致了提高失業率、降低經濟活力的惡迴圈。戰後,歐洲之所以能發展社會福利,是因為在冷戰體系下,由於NATO與美國核雨傘,國防費負擔明顯減少,而且歐洲式計劃經濟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歐洲各國把高額的稅金全部投入到福利體系上。不過,1973年石油危機後,就算稅金支出超過了稅金收入,歐洲各國在沒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始終堅持“福利天國”。國民把提前退休、豐厚的失業金、無償醫療視為理所當然的事,而且也沒計較“由誰支付這些錢”。

近期接任的英國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聯立政府為解除財政赤字,公佈了縮減60億英鎊(10兆5000億韓元)預算的計畫。正計畫停止公務員的新招聘,從而減少30萬~70萬個公共部門工作崗位。在歐洲財政狀況最樂觀的德國也開始修改福利政策。據悉,將于明年開始每年節約100億歐元(15兆韓元)預算,與此同時還縮減稅金減免、地方撥款、福利費。

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就歐洲危機的解決方案表示,只有“經濟發展”才能解決歐洲危機。而且,希臘、葡萄牙、西班牙也為了克服財政危機,提高勞動市場的彈性、加強競爭力與發展。被稱為理想型的歐洲社會福利模式在財政危機面前也只不過是“沙城”,而且歐洲事態證實了沒有經濟發展的福利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