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停止管制,加大力度投資新事業

Posted May. 12, 2010 05:27   

한국어

三星集團表示,截止2020年,將把23兆韓元投入到與環保、健康(健康護理)相關的新事業當中。這一計畫是在3月份,李健熙會長重掌大權之後,首次舉行的首席執行官會議上制定的。國民經濟對此予以眾望。其重點投資領域為太陽能電池、汽車電池、發光二極體(LED)、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5種。三星計畫,2010年~2020年10年間創設出4萬5000個新舊崗位,並創下50兆韓元規模的銷售額。

一個月之前,LG集團宣佈今年為“綠色經營的元年”,並表示直到2020年為止,將把20兆韓元投入到環保領域當中,進而引領大企業投資環保事業。LG集團希望,10之後太陽能電池、下一代照明、下一代電池等綠色事業的銷售額提高10%。

上月,隸屬于現代汽車集團的現代制鐵在唐津建立了適用密封材料處理技術的無塵環保鋼鐵廠,並計畫逐漸擴大目前400萬噸的年生產量,於2015年達到1200萬噸。這是所謂的在煙筒產業進行環保投資的典型事例。

今年,開始實行出口戰略。但是,南歐國家的財政及金融危機等變數,成為世界經濟的雷場。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代表企業們能夠積極地進行投資,既讓人高興又使人欣慰。大企業的投資,對於加快我國的經濟復蘇及提高就業率,幫助極大。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狀況相對良好。今年,第1季度的生長率比去年同比增長7.8%,達到7年以來的最高值。貿易指數3個月持續盈餘。但是,歐洲財政危機等對內外環境不容樂觀。即便如此,若投資持續萎縮的話,便無法期待任何成果。為了貿易收支持續順差及增長的態勢,企業應當先行進行投資。

要想使這一良好的勢頭擴散到整個經濟領域,需要中堅、中小型企業的投資。雖然自李明博政府掌權以來,一直強調“韓國是便於幹事業的國家、易於投資的國家”,但很多時候,事實卻並非如此。不少企業的投資計畫因受到各種管制而無法實施。這種根植於政治民粹主義的管制,在醫療及教育領域尤為突出。為了讓更多的企業進行投資,政府應當敢於放下管制的“門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