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只有2%的國際研究生院畢業生進入國際機構

只有2%的國際研究生院畢業生進入國際機構

Posted February. 26, 2007 07:23   

한국어

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爲迎合金泳三政府1996年提出的全球化口號,教育人力資源部以培養國際專業人力資源爲目標,批准在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首爾地區九所大學內建立的國際研究生院一直沒有發揮正常作用。

九個國際研究生院最近爲迎接成立10周年紀念,共同制定了自身評價報告書。據該報告書顯示,國際研究生院的畢業生中,進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國際機構的人只有63名,占全體畢業生的2%。進入招聘人員比國際機構多的外國企業的畢業生也只有14.5%(459名)。

國際研究生院沒有確立如何培養主導全球化時代國際專業人力資源的具體計劃就草草開始,浪費了760億韓元的國家經費,卻沒有實現目標,目前甚至變質成爲面向外國留學生運營的研究生院。

○沒有成功培養出國際專業人力資源

據本報得到的報告書資料顯示,國際研究生院畢業生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本科學歷也可以就業的國內企業。全體畢業生中的34.2%進入國內企業工作。

除梨花女子大學以外,所有大學的情況都是,進軍國內企業的畢業生最多。特別是,中央大學和漢陽大學分別有78.4%和57.4%的畢業生進入國內企業,對國內企業的依賴度非常高。

進入國內企業後無法發揮其專業知識的情況也很多。

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教授李仁杓表示:“進入國內企業後,更多的人被分配到負責非國際相關領域的普通業務的部門。有不少學生因爲無法發揮專業特長而離開公司或者處於非常苦悶的狀態。”

排在國內企業之後的依次是外籍企業(14.5%)、公務員、國有企業、政府下屬機構等公共部門(13.8%)、升學(10.2%)。很難確定前進道路的畢業生也達25.4%。

各大學畢業生進軍國際機構的情況依次是高麗大學(18人)、梨花女子大學(14人)、延世大學(11人)。

首爾大學5年裏得到了99億韓元的支援,這是第四多的援助資金,但是,進軍國際機構的畢業生卻只有3人,在全體大學中僅列第六位。

各大學畢業生進入外籍企業的情況依次是梨花女子大學(142人)、延世大學(106人)、韓國外國語大學(59人)。

○一開始就不具備戰略和能力

對於國際研究生院名不副實,沒能正常培養出國際專業人力資源的原因,專家指出各大學缺乏個性化戰略。

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教授朴仁輝說:“教育部和大學都沒有制定如何培養某個領域國際專業人力資源的具體戰略。”

實際上,九個國際研究生院內開設的專業幾乎都是國際通商、國際金融、國際關係、地域學(以中國學和美國學爲重點)等,各學校之間幾乎沒有分別。

缺乏對希望進入國際機構的學生進行集中支援的“量身定做式計劃”也被指出是失敗的原因。

首爾大學國際研究生院院長朴泰鎬說:“沒有開發出適當的量身定做式計劃,選定只要擁有碩士學位就可以進入的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經社會(ESCAP)等具體的國際機構,供學生們就職。”

各大學沒有致力於聘請有過國際機構或外企工作經驗的全球化人才來當教授,反而將國際研究生院的成立用作增加普通教授職位的機會。

另外,國際研究生院從未邀請主要國際機構的人事負責人,介紹自己的學生並舉行錄用說明會。

關於教學課程,很多人指責說,雖然完全使用英語授課,但授課內容的深度和本科水平的經濟學、經營學相關課程沒有太大區別,

畢業于延世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的江某說:“大多數課程相當於用英語講授本科時期的課程。所以我感覺,要想跨進要求在特定領域具備專業水平的知識的國際機構和外企的高門檻,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畢業于西江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的李某說:“部分韓國教授的英語授課非常生疏,甚至出現了‘還不如用韓國語講’的想法。”

值得肯定的作用也不是沒有。

最近,國際研究生院正紛紛修改所謂“面向韓國人培養國際專業人力資源”的現有目標。可以說,一半是自己的意願,另一半是別人的意願。他們正大舉接收中國、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

首爾大學2003年時的外國學生只有12名,但2006年達到61名,增加至5倍。

中央大學2000年時的外國學生有3名,但現在達到20多名。慶熙大學和西江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分別占全體學生的70%和30%。

國際研究生院的教授們強調說,國際研究生院的機能正在向培養發展中國家的“親韓派”、“知韓派”的方向改變。

延世大學國際研究生院院長張大煉說:“因爲學費比美國和歐洲低,又可以通過英語授課學習韓國的經濟發展,因此,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學生都對國際研究生院非常感興趣。”

高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的馬揚科·莫漢(23歲,印度)說:“對韓國1997年迅速克服金融危機的秘訣非常感興趣,所以來到韓國留學。特別是,可以聽到英語授課,還有各種各樣的獎學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