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將外界行星做成類似地球的“外星環境地球化(terraforming)”,可能嗎?

將外界行星做成類似地球的“外星環境地球化(terraforming)”,可能嗎?

Posted June. 21, 2013 07:26   

한국어

“當我們知道氪星球終將被毀的命運後始終沒有停止尋找類似的行星。地球也是候補行星中的壹顆。我們將啓動‘世界引擎’將地球做成類似氪星球的行星。”

這是最近上映的壹部使超人誕生的電影“超人:鋼鐵之軀”中氪星球的壹位圖謀逆反的將軍說的壹句台詞。而後,兩艘巨大的飛船分別准確地降落在了紐約市中心以及地球上與其相反的位置,發射了巨大的重力場。看到這個情景的美國國防部指揮官說了句“土地改造呀!”

“外星環境地球化”並不只是存在于電影中的假想技術。將外界行星改造成適合地球人生存的環境被科學家稱爲外星環境地球化。科學家們始終在苦惱如何將包擴月球在內的金星、水星、火星等星球改造成類似地球的環境。

在太陽系中被稱爲與地球環境最爲相似的火星果然可以“外星環境地球化”嗎?

先將細菌定居

作爲“外星環境地球化”的第壹階段,許多研究人員正在討論首先將例如細菌的微生物移民到外星。

因爲如果行星被微生物覆蓋的話很有可能使有機物質得到積累,制造出氧氣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特別是微生物可以在極低溫等的環境中存活下來。看到數千年前埃及木乃伊的身體組織或是數十萬年前保存在冰河下的細菌可以重新得到繁殖的研究結果便可得知此結論。

即從理論上來講可以使微生物先定居在那以制造出適合生命體存活的環境,並加速生成氧氣。

2010年英國開放大學的查爾斯教授發表了藻青菌可以在宇宙空間存活的實驗結果。據悉,藻青菌是壹種通過光合作用來制造氧氣的微生物,其在地球生成的初期曾擔任了供給氧氣的職責。

在這之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曾在2001年指出擬色球藻屬(chroococcidiopsis)是最適合火星的細菌。

“溫室氣體”,火星環境地球化的必要因素

雖說是與地球最爲相似的環境,但火星的平均氣溫也在零下60度,最低氣溫可下降到零下125度。因此爲了使火星地球化,提高大氣溫度是必要的。

科學家們預計,壹旦將地球上令人頭痛的“溫室氣體”人爲的制造在火星上,可使溫室效應將太陽輻射擋在火星表面而提高氣溫。

制造溫室氣體時,可利用火星極冠上的大量幹冰。雖然現在實行起來還有些困難,但是壹旦在極冠上的幹冰處施與巨大的沖擊的話,可使幹冰受熱轉化爲大量二氧化碳。這樣制造出的二氧化碳將形成溫室效應來使火星地表的氣溫徐徐上升。

問題是宇宙射線

雖然是未來的話題,但是關于火星環境地球化的研究始終在持續進行,相信終有壹天會成功。但是其中壹項難解的問題還有從宇宙飛來的放射線。

太陽或其他星體中發射出的放射線雖然也會到達地球,但是會被地球的磁場所阻擋。但是沒有磁場的火星上卻是宇宙放射線的自由之地。沒有磁場的火星會直接暴露在太陽風之下,因此辛辛苦苦制成的氧氣與溫室氣體組成的大氣很可能揮發。

宇宙放射線直接到達火星表面也可能引發壹些生物體的某種變異以及遺傳基因的改變。這些都是無法預料到的事。

除此之外,各種對于宇宙小粒子的影響,以及重力等多方變數都要考慮在內。只有這樣火星才能完成適合人類生存的“外星環境地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