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先從馬拉松開始救起吧!

Posted August. 26, 2005 03:06   

한국어

日本的田徑振興方法可以說是值得借鑒的模範事例。日本通過集中培育在世界比賽上有競爭力,在國內也擁有高人氣的馬拉松,將所賺到的錢投資到徑賽和田賽專案上,獲得了顯著的成果。

與韓國不同,在日本,由於明星運動員全都參加關係到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參賽權的國內馬拉松比賽,因此通過電視轉播費和各種廣告贊助賺錢,再投資到冷門專案上。終歸一句話就是,相當於馬拉松帶動著日本的田徑。

然而其成果卻是驚人的。

首先,女子馬拉松最近樹立了在奧運會上獲得2連冠的金字塔。日本的高橋尚子繼在2000年奧運會女子馬拉松上奪得金牌之後,2001年在柏林創下了當時的世界最高記錄(2小時19分46秒),“新銳”野口瑞希在2004雅典奧運會上折桂。

在男子馬拉松上也同樣,能跑出2小時6分左右的選手出現了3名等,而能跑出2小時7、8分的選手更是鱗次櫛比。

此次赫爾辛基世界錦標賽男子馬拉松團體比賽上,也實現了2連冠。

創下男子100米亞洲紀錄(10秒00)的伊東浩司,此次世界錦標賽男子400米欄上獲得銅牌(48秒10)的爲末大等,短距離明星也在頻頻誕生。

日本各縣每年舉行最少5項、最多數十項的各種田徑比賽。遠距離接力賽跑,長短距離記錄比賽上,普通人也可以參加。日本有43個縣,就是說即使每個縣只有5個比賽,最少也有215個以上的比賽。在這樣的基礎的帶動下,田徑註冊選手包括6000多名馬拉松選手,足足超過20萬名,未註冊選手(中、小學)也多達27萬名。財團法人的日本田徑聯盟通過各種事業,1年賺進100億韓元(以2003年爲標準)。

在韓國,具有較高實力的馬拉松人口已經超過了400萬名。因此如果效仿日本,完全可以進行多樣的收益事業。

專家指出△提高韓國記錄獎金等引進各種獎金制度△爲田徑選手創出工作職位△希望之星的海外留學和指導者教育等,是聯盟急需儘快推進的課題。



梁鍾久 yjong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