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日本教科書向何處去(下)

Posted April. 06, 2001 12:30   

한국어

日本社會對“新歷史編撰會(以下簡稱編撰會)”所執筆的初中歷史教科書的誕生袖手旁觀﹐這就充份顯示今天日本社會的一個斷面。

有些人認為﹐其原因在於日本的經濟蕭條和政局混亂。東京大學小林陽一教授(日本近代文學)分析說﹐因為對政治和經濟失去了信心﹐才出現這種教科書。他又指出﹐ 對過去歷史進行美化﹐強調只在日本國內通用的優越感﹐以掩飾缺乏的信心。 他指出﹐由編撰會執筆的作為教科書的原版本《國民的歷史》只是一味地讚揚過去歷史﹐而不是提出未來的藍圖﹐這一點是最為典型的例證。成蹊大學政治哲學教授加藤節說﹐因日本的“大國”意識主要依賴于經濟﹐若經濟情況不佳﹐一下子就會垂頭喪氣﹐這時候﹐日本社會往往出現找尋作為反作用突破口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以自己國家為主的歷史認識。

如今在日本社會裡仍然存在懷念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強大的日本”的勢力﹐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作為執政黨的自民黨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集團。93年8月﹐自民黨建立“歷史檢討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最終報告與編撰會的理念相同。 包括森喜朗首相在內﹐6名現任閣僚是該委員會的成員。自民黨內部的“明朗日本議員聯盟”﹑“探討日本前景與歷史教育的年輕議員團”以及每個都﹑道﹑府﹑縣的“教科書議員聯盟”等都是社團的有力支持者。他們把韓中兩國對有關教科書問題的強烈反彈視為“內政干涉”﹐主張日本政府應對此予以有效對付。

對朝野黨而言﹐牽制自民黨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日本國民也對政治圈並不抱有很大希望。可以說﹐從1955年以來長期固守權力寶座的自民黨幾乎沒有可怕的政治對手。雖然對森喜朗內閣的支持率僅為9%﹐但它還是能勉強維持下去。這一事實顯示了日本政治的弊端﹕如果好好利用自民黨內部的派閥關係﹐政權就能維持下去。

另一方面﹐戰後在日本清算“負面”歷史的過程中﹐歷史認識往往被歪曲。如今在日本社會有關清算戰後體制﹐建立一個“普通國家”的論調獲得廣泛的支持。對過去日本作的“慚愧事實”持否認態度的勢力日趨增加。編撰會之所以把現有歷史教科書批評為“自虐史觀”﹐都是利用了這一趨勢的。

這些主張的最大錯誤就在於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加害者的身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批評說﹐這只不過是“鎖國”的感情主義﹐編撰會執筆的教科書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雖然日本的知識人士強調具有這種社團版的右翼思想的人並不多﹐說不用為此擔懮﹐然而問題是大多數日本人並沒有公開批評右翼勢力或與他們進行爭論。

最近﹐在日本社會常常聽到的詞彙是國際化和信息通信社會。不過﹐右傾化勢力與這一趨勢是背道而馳的﹐他們正日趨倒向過去﹐要製造出“古怪的日本” 。



沈揆先 kssh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