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梁文锋有而我们没有的东西

Posted February. 06, 2025 07:49   

Updated February. 06, 2025 07:49

한국어

上周,“深度冲击”振动了全球股市。“深度求索(DeepSeek)”以开放源代码为基础,减少95%的投资费用,在主要基准测试(性能测试)中超越聊天GPT。对于它的出现,西方世界自称是“人造卫星时刻”,掩饰不住受到的冲击。

引领深度求索走向成功的首席执行官梁文锋也备受关注。去年11月,当地专门媒体《中国访谈》刊登了与梁文锋的长篇访谈。访谈中包括了梁文锋在引起世界关注之前的想法和抱负。通过一些话语,可以回顾梁文锋身上有而我们没有的一些东西。

“我们大部分都是刚从名牌大学毕业或正在攻读博士课程的年轻人。”众所周知,深度求索的150名左右职员中,二三十岁的人占据主流。大部分是没有职业经历的新职员。对于这种招聘理念,梁文锋解释说,这是因为有现成经验的人,会按照既定的路线去思考。

相反,由于长期的劳动僵硬和人力积压,连新录用都取消,是韩国企业的现状。《东亚日报》以四大集团的可持续经营报告为基础,分析了职员年龄层,结果显示三星电子职员中20岁以下的比重在2023年首次降至30%以下。剩下的集团代表子公司也已经低于30%。相比创意和革新,对维持眼前组织的经历招聘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最吸引最优秀人才的,是攻克世界上最难的课题。”与梁文锋一起受到关注的,是中国本土科学人才。不仅是数学天才梁文锋本人,在深度求索开发中起到核心作用的30岁罗福莉、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Moonshot AI)的杨植麟等中国理工科明星的持续流入和补偿。而在韩国,由于理工科前途的不确定性,医科大学的倾斜正在固定化,别说是培养科学人才的百年大计,连研发预算也在削减,人才环境一再变得凄凉。

“我们相信,中国应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搭便车者。”梁文锋在2023年创立深度求索,提出了“打造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的梦想。他还怀有远大的抱负,要停止此前免票搭坐一直由西欧主导的尖端产业的便车,在本国完成根本性的技术革新。最终,超越物质补偿的个人梦想成就了深度求索的“人工卫星时刻”。根据补偿和待遇,从三星跳到SK,或者相反,或者换成海外企业的名片,只把“不亚于他人的年薪”当作唯一诱因,在韩国的职场文化中,这样的梦想早已消失。

但是,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创业者李海镇、金范洙离开三星,开创了第一代信息技术风险神话。创业者金正宙(音)曾在写字楼的小桌上书写过韩国网络游戏的神话。现在梁文锋身上有、我们没有的东西,不是本来就没有,而是某个瞬间我们失去了的东西。由于深度求索的冲击,美国掌握的高费用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开始出现明显的裂痕。必须把它视为警钟,当作恢复韩国企业家精神的火种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