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植树节应成为超越树木、思考森林未来的日子

植树节应成为超越树木、思考森林未来的日子

Posted April. 06, 2024 07:28   

Updated April. 06, 2024 07:28


第79个植树节的5日,全国各地种植了约7000棵树。植树节虽然设立于1946年,但也有人认为其由来是1493年。据说,朝鲜成宗24年3月10日(阳历4月5日),国王和官员们亲自在东大门外开垦了农田。也就是说,4月上旬正是植树造林的好天气。

但是从数年前开始,“应该变更植树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据山林专家介绍,植树的最佳气温是6.5度,是过去4月初的天气。但由于气候变化,最近10年植树节的平均气温比1940年代上升了1.5至4度。环境团体表示“植树节应该移至3月”,上个月还举行了植树活动。

有人指出,不仅要将植树节提前,还要对“植树”本身进行考察。其背景也是气候变化。树木吸收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一棵树每年能吸收8公斤左右的碳。1公顷的森林每年可以去除10吨以上的碳。这相当于6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树木会经历生长→成熟→衰退期,因此碳吸收能力也有“全盛期”。生长期碳吸收能力增加,衰退期减少。树木死后分解的话,反而会排出碳。据国立山林科学院透露,国内主要树种橡树、松树等平均在25年后,碳吸收量每年都会减少。分析松树每年的碳吸收量,30年生的碳吸收量为12.1吨,而60年生的碳吸收量仅为1.8吨。

木材也可以成为盛载碳的器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调查结果显示,木材能储存碳30年左右。如果用木材建造建筑物,碳排放量每平方米减少110至470公斤。这也是发达国家积极利用木材的原因。日本于2021年将现有木材相关法律修改为《脱碳木材利用促进法》。法国从前年开始实行用木材建造至少50%公共建筑的法案。

韩国的情况如何呢?国内森林面积(6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这是世界平均水平(31%)的两倍。从1960年到现在,共种植了120亿株。但是国内77.2%的树木是30年生以上。碳吸收量较高的1~10年生占4%,11~20年生仅占3%,21~30年生占11%。树林各处由于密密麻麻地生长,光合作用不畅,很多树木平均直径只有30厘米。每年被砍伐的山林面积不到2万公顷,仅占全体山林的0.3%,国内木材自给率只有16%左右。这一水准明显低于日本(42%)、德国(76%)。韩国是每年进口相当于约7万亿韩元木材的世界第四大木材进口国。

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提议,在适当砍伐树木、降低密集度、活用木材等的同时,迫切需要种植碳吸收能力强的新树的良性循环的原因。但是,由于社会普遍认为“砍伐树木的行为会破坏环境”,所以如何保护和利用我们的树木和森林的讨论仍然属于禁忌。环境团体也表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乱开发,森林就会遭到破坏”,反对砍伐树木。

笔者认为,为了减缓气候变化,营造可持续的森林,现在应该超越“多栽种”,考虑“栽种好、培育好、妥善利用”的方案,这种共识已经越来越大。不仅是木材,纸巾等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使用树木。只顾着保存,大量进口木材是不合适的。从地球的角度来看,这是只保护国内森林的珍贵自然,其他国家的森林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