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吃之罪”

Posted March. 16, 2022 07:56   

Updated March. 16, 2022 07:56

한국어

那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国王示范耕地、祈求丰收的日子。国王的犁是用金子装饰的,大臣的犁是用银子装饰的。国王抓住犁头出发后,大臣们也随即出发。这是一次华丽的仪式。但在田野上劳作的农民们的样子与华丽相去甚远。他们的身体瘦削。天气炎热,农夫气喘吁吁,牛也气喘吁吁。牛被鞭子打得皮开肉绽,拉着犁。土地被犁翻,虫子们蠕动着出来了。于是,鸟儿们飞来,争相啄食虫子。

  一个12岁的少年专注地看着这一场景。他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他感到心疼。有人过着豪华的生活,有人裸着上身在烈日下耕地,过着农夫的生活,有人过着穿着鼻环被鞭打的牛的生活,这让他痛苦不已。活物之间吃与被吃,残酷的食物链让他更为难过。这是有关释迦牟尼幼年时期的轶事。潘七焕(音)诗人的《吃之罪》是一首简短的诗,部分唤起12岁少年悉达多几千年前感受的心情。

  “给幼崽抓来草虫的斑鸫/被老鹰抓走了/好不容易才脱掉外壳晾干翅膀的蜻蜓/被翠鸟一口吞掉了/松鼠啃掉了上午长出的幼苗/但是没有遗属梦想着要报仇/因为都有吃的罪/悲伤无比,也是寂寞的绿树林里的事情。”

  小鸟捕食从翻土中出来的虫子,老鹰捕食吃掉草虫的斑鸫,这不是谁的错。哪有不吃或不被吃掉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没有梦想着相互报仇,是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诗人望着树林里发生的事情所感受到的心情,离悉达多12岁时的心情似乎不远。在这种怜悯的感情中,诞生了诗歌,也诞生了宗教。 文学评论家、全北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