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要有敬畏之心

Posted March. 09, 2022 07:37   

Updated March. 09, 2022 07:37

한국어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有不失智慧的经典。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埃米尔》就是这样的经典。正如副标题《关于教育》所说,这是关于教育的故事。其中第4卷中出现的怜悯故事至今仍然有效。

 卢梭是这样提问的。国王为什么对大臣们没有怜悯之情呢?贵族为什么鄙视农民呢?富人为什么会对穷人如此残忍呢?他的答案是这样的。因为国王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普通人,贵族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农民,富人也认为自己不会变得贫穷。与卢梭生活的18世纪不同,现在国王和贵族大部分已经消失,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外形可能变了,但身份阶层并没有消失。别说富人了,从隐喻意义上讲,现在也有国王和贵族。

 卢梭忠告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说:“如果习惯于在高处看待别人的不幸和痛苦,就无法感受到怜悯之情,不幸的人的命运总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只要调动想象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放在自己之外遭受痛苦的人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担心自己的生活会被抛弃到意想不到的实际存在中,这是对他人的怜悯的开始。

 卢梭认为,人类本来就是善良的存在,因此对他人的怜悯之情已经在我们心中。他说自己的著作是“从创造主义手中走出来的一切都是善的。一切都是在人类的手中变坏的”,以此开头的理由反过来说是为了唤起人类本来的善良。就是要相信人类是善良的,唤醒对他人的怜悯之情。这岂止是年轻人的问题。这是失去怜悯之心,想要凌驾于弱者之上的我们所有人的问题。正如卢梭所说,国王、贵族和富翁的位置并不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