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韩国24小时“配送中”

Posted June. 29, 2021 07:22   

Updated June. 29, 2021 07:22

한국어

本月22日上午11时。位于首尔江南区驿三洞的161平方米规模的配送专门卖场里,没有大厅,只有满满的厨房设备。6名厨师制作了送给一家初创企业的盖浇饭类,放进大型保温包里。包装一结束,正在等候的配送员迅速拿走了包。该卖场的店长金荷娜说:“从简单吃饭、想拥有个人时间的小规模公司那里接到了很多订单。”同一时间,入驻首尔芦原区上溪洞某共享厨房的13家餐厅也忙得不亦乐乎。一位职员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厅不能营业,所以连锁加盟店也进来了不少”,“虽然偶尔会有外带的,但大部分都是外卖订单。”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市中心各处正在变成不分时间的“配送激战地”。据新韩信用卡透露,去年外卖订单额为1.31万亿韩元,首次超过了餐饮业线下销售额(1.29万亿韩元)。也就是说,外卖生态界“D-Economy”成为了生活经济的一个轴心。

○ 向白天时间段和地方扩张的外卖领域

 在京畿果川开面馆的金某(49岁)因新冠肺炎疫情大厅营业困难,开始提供外卖配送业务。虽然一度担心有没有人会点容易(泡得)发胀的面条,但现在30%的销售额都是外卖订单。他说:“有一段时间,大厅里的客人还10人都不到,连公共费用都交不上”,“如果不是外卖业务的话,恐怕是撑不住了。”

 随着外卖文化的普及,订餐地区和时间段也发生了变化。据外卖代理排名第一的企业巴罗戈(barogo)透露,午餐高峰期的上午10时至下午1时的外卖比重去年为22.6%,比前一年(19.5%)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相反,在晚上高峰时段的下午5~8点的配送比重从2019年的45%减少到了去年的43.7%。

 按地区来看,去年外卖订单的增加率依次为蔚山(179%)、大邱(148%)、江原(131%)等。侧重于首尔江南地区的外卖文化也实现了全国化。

 随着外卖订单的日常化,通过外卖维持生计的人也增加了。据韩国劳动研究院透露,以去年为准,平台劳动者约为22万人,占全体就业者的0.92%。如果加上“外卖连接”“Coupang Flex”“GS我们小区送货上门”等不定期配送,预计全体从业人员将会更多。金华镇(40岁•仁川西区)也因新冠肺炎疫情工厂加班减少,每月做4、5次左右的Coupang Flex。据业界推测,从事外卖行业的人中,四分之一左右的月收入为300万韩元左右。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炳勋表示:“在其他工作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很多人参与了新兴产业的配送业,成为了新的雇佣领域。”

○ “快、更快”,日趋激烈的速度竞争

 外卖中,消费者想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速度。据Vibe的分析,去年消费者在SNS上使用最多的与配送相关的感性词是“快”,使用频率比前一年增加了48.2%。这比使用“好吃”表现的次数增加率(38.8%)要高很多。同德女子大学经营学系教授金益成表示:“以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凌晨配送等学习效果为基础,‘迅速性’成为了普遍竞争力的要素。”

 从饮食中触发的快速外卖正在进化成为整个消费品的“快速商务(Quick Commerce)”。每周点3、4次外卖的上班族林正民(24岁•首尔永登浦)在购买牛奶套装或烹饪食品等时,也不是选择一般电子商务企业,而是使用外卖民族的Vmart。Vmart利用二轮车配送网,在30分钟内配送7000多个日常消费品。有分析认为,Coupang开始“Coupang Eats”也是为了通过二轮车配送基础设施进军快速商务市场。在城市中心设立小规模店铺的超市、便利店等实体店也纷纷加入到快速商务中。

 专家们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配送竞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的消费经验,因此速度竞争只能更加激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徐龙九表示:“最终,电子商务、现场商务、D2C(Direct to Consumer)等新生非面对面消费都将走向‘快速商务’这一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