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得票少也能获胜的美国总统大选,“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再次引发争议

得票少也能获胜的美国总统大选,“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再次引发争议

Posted November. 12, 2016 07:12   

Updated November. 12, 2016 07:19

한국어

“更多国民把票投给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69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70岁)却成了总统。这像话吗?”

虽然败者希拉里向胜者特朗普承认失败,但围绕每州由获胜者通吃所有选举人票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国大选制度的争议,却在不断升温。截至11日零时(完成99%计票),特朗普获得了远超获胜所需的全部538张选举人票半数(270票)的290票,大大领先于希拉里。但就总得票数而言,希拉里(约6027万人,47.7%)反而比特朗普(约5994万人,47.4%)高出33万张。今年的选情重演了16年前的一幕,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的艾尔·戈尔虽然获得的选票多于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但因在每州赢者通吃的选举人票方面落后于小布什而败北。

总得票领先的候选人因为选举人票赢者通吃的规则而未能当选的情况,包括今年和2000年在内,美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5次。其余的三次(1824年、1876年和1888年),都发生在19世纪。NBC电视台10日报道称,“最近五次大选中就出现了两次这样的事情,总统选举制度改革问题有资格成为国民关心的对象。”

美国官方广播NPR本月初以专家的分析为基础,在谈到选举人团制度的弊端时指出,“以州为单位,哪怕只多一票也能通吃所有的选举人票,因此假如出现极端的情况,只需获得全体投票的23%就能成为总统。”根据假设,两名候选人中一人从选举人票最小的州开始计算,每次都因多一票而拿到所有选举人票,到第40个州时就能当选为总统,这时候其得票只占总数的23%。

希拉里的支持者们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发起“特朗普不是我的总统”运动,同时声称“希拉里在总得票数上领先,她才是我们承认的总统。”进步倾向的电影导演迈克尔·穆尔在推特上敦促:“要向遇到的每一个人清楚,‘希拉里赢得了投票’。”

互联网上还出现了请愿活动,敦促各州选举人团在下个月19日的总统选举投票不要拘泥于赢者通吃的规则,投票选举全国范围内得票更多的希拉里·克林顿为总统。他们声称,选举人团当然应该根据各州的选举结果行使投票权,但即使违反规定,也只需缴纳罚款。

美国独特的选举人团制度是基于“各州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精神,从建国初期就实施至今。选举人团的538人是美国众议院(435人)、参议院(100人)再加上华盛顿特区的3人得出的数字。如果想要废除或者修改这一选举制度,必须修改规定这一数字和方式的宪法(第2条第1节)。

美国的改宪程序,必须得到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并在全国50个州中得到超过38个州的批准。进步倾向的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预测称,“虽然现实中改宪并不容易,但考虑到2000年和2016年两次出现这种情况,很明显国会将有更大的动力来讨论修改选举人团制度的改革问题。



夫亨權 bookum90@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