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点评] 沿海地区的粮食基地

Posted April. 17, 2008 04:48   

한국어

农林水产食品部下的国际农业开发院的李炳华(63)院长是海外粮食基地化的先驱者。还作为农业专家的他从20年前开始就提倡:“应该将俄罗斯的沿海地区开发成我国的粮食基地”。而1989年被聘为苏联总统的“极东俄罗斯农业经济咨询顾问”成为其契机。预示韩国将迟早面临粮食危机的他,认为沿海地区是其最合适替代的土地。

▷那里的土地85%以上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区,而且日照资源丰富,可谓是天然农地。加上,其面积是韩国的1.6倍,而人口却不足200万人,所以长期以来其农事大部分被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50年长期租赁。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提倡说:“要在沿海地区务农。”至今为止,他去到那里已经有134次。刚开始人们都不屑于他的话,认为还有那么多剩余的粮食,为何还要去到沿海地区?

▷但是现在形势大不同于以前。现代重工业、南洋芦荟、Halim、大巡真理会,东北亚文化交流协会等企业和宗教文化团体都向沿海地区进军,并在韩国农地的1/6,首尔市全部面积的7倍近30亿平方米(月9亿坪)的土地上务农。生产出来的大米由于无公害被认为是“Well-being大米”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对朝鲜进行了28次“Well-being大米”大米的捐助。李院长认为除了利用农场的人力还应该同时利用当地高丽人和朝鲜劳动者的方案。1937年斯大林强行将17万3000余名的高丽人移居到中亚之前,沿海地区70%的人口都是高丽人。而现在有很多朝鲜的劳动者聚集在那里。

▷李明博总统前天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还对于海外粮食基地问题上举了沿海地区的例子。李院长说这是正确的指出。沿海地区已经具备了作为粮食基地的充分条件。仅当地出产的大豆和麦子就可以将韩国的缺口补上。但是200-400%的谷物关税成为最大的问题。李院长说:“对于海外农业基地投入自己国家的资本和人力,还要缴纳关税的国家只有韩国。”一位农业先驱者找到海外粮食基地,给处于世界粮食危机的韩国带来了一缕希望之光。

评论员 许文明 angelhu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