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康德和马克思超越时空的共同点

Posted December. 17, 2005 10:37   

한국어

日本近畿大学教授柄谷行人原本专攻经济学后转攻英文文学,越过文学批评后成为了世界级人文思想家。他作为思想家,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进行了有效结合,并且作为东方人从内部彻底的解读了西方的唯理论。

《超越批判:论康德与马克思》是柄谷行人本人认为是表现自我抱负的著作。这是因为,通过康德解读马克思、通过马克思解读康德——这一相互矛盾的解读缔造了他在知识方面的成就。

如何才能将唯心论的康德和唯物论的马克思相结合?康德被认为是当代自由主义的创始人,而马克思是近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作者认为,通常被认为综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康德哲学的核心在于超越论的视角。康德的超越论视角是试图脱离主观,并为了在客观世界站住脚而不断反省的产物。这可以通过从唯心论的立场批评经验论,并在经验论的立场批评唯心论的“调换(transposition)”,以及通过导致这一位置调换发生的强烈“观点差异”获得。

作者发现,这一逻辑可以完全照搬到马克思的理论上。正如研究马克思的研究者经常在青年马克思和壮年马克思之间迷失方向那样,马克思在唯心论所支配的德国通过英国的经验论批判德国的黑格尔左派,而到经验论支配的英国以“黑格尔弟子”自居。

此外,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并非直接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而是通过揭露人类理性的限度,强调了实践理性(伦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没有直接展望共产主义,而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鲜为人知的规律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正如康德发现了像时间和空间那样无法通过经验掌握,但却能成为经验基础的“痛觉X”,马克思通过超越论的形式解释了货币,以使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得以成立。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这一发现值得关注。

因康德和马克思的这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是横向的(transversal)、前卫的(transposional)、超越论的(transcendental),因此作者将其称之为超越批评(transcritique)。

这本书的特点是,进一步发展这种见解,以解释各自自律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互补性的“资本-国家(state)-民族(nation)”的稳固三角关系的方式,提出了以非暴力方式合法解决的对策(associationism 观念联合论)。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