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两年内,8个月、10个月、4个月之内接连有3名检察厅厅长被撤换,恐怕这将成为检察机关最为不幸记录。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样的中途撤换一定就是迫于外界压力之举。从某种角度看,一些检察官员的政界序列主义、察颜观色、组织内帮派主义及特权意识等行为是招致外界压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不可再对检察机关坐视不理的观点已得到国民的普遍共识。面对检察机关的改革成为难以抗拒的大趋势,新政府似乎趁这一潮流顺水推舟地欲对检察机关动大手术。可以说,金珏泳的卸任也是被这一改革潮流的牺牲品。
金珏泳在上任伊始,就受到是否能把检察机关重新整顿的合适人选的争议。也曾一度因这样的争议使检察机关内外受到动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仍试图紧紧抓住法定任期这一“救生圈”期待卢武铉总统的“善待”,与大势抗衡。而令人遗憾的是,金珏泳多次错失了能够少受伤害的情况下“急流勇退”的机会。他错失的最后的机会是2周前卢武铉就任的时期。
姑且不提金珏泳是否合适人选的问题,从另一种角度看,卢武铉承诺的保障任期最终成为空谈也是一种不幸。而卢武铉对检察机关领导层公开表明不信任立场之举成为金珏泳被辞退的直接契机。从这一点看,此事更为不幸。在与检察员们的讨论会上,卢武铉的发言实际上是针对金珏泳的批评。而在金珏泳表示辞职立场时,青瓦台立即将此事变为现实,这也可以说是这一不信任的延续。
此外,金珏泳谴责称:“法务部长官康锦实在说谎。已经确认欲通过人事权控制检察机关的新政府的意向。”这一发言也不仅仅是一种泄愤之言。因为,如果为检察机关的自主和独立而进行的改革手段就是控制,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历届政府情况看,对检察机关的控制转变为完全掌握的可能性根本无法排除。这就是政权对检察机关的控制也应受到抑制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