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 愛沙尼亞 vs 克魯格曼

Posted July. 24, 2012 04:07   

한국어

每個大參選人員雖然均強調民生,但是其對策各不相同。通過針對大企業富人增稅的方式來擴大福利是野黨的解法,相反,執政黨雖反對增稅,但依然承諾要擴大福利。在上個月21日舉行的公私討論會上有人主張說:“能解多少,就解多少”。從東亞日報所提出的經濟理念尺度的來看,左翼勢力一旦強盛起來,就會強調增稅,相反,右翼強盛,則強調撤銷管制。到底誰的解法正確呢?

作為美國紐約時報專欄的克魯格曼強調富人增稅和政府支出以及擴大福利。他是多次被前總統盧武玄的‘進步的未來’所引用過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簡單地說,他又是左翼分子。但是,向這樣的克魯格曼,北歐的小國愛沙尼亞竟然宣告了‘網路戰爭’。6月初,克魯格曼堅決表示,在這種危機當中,絕對不能聽從IMF而實施緊縮政策,並且在自己的博客上發佈了題為‘看一下愛沙尼亞’的博文。似乎在暗示,若不聽自己的經濟解法會導致這種不幸的結果。

沒過多久,愛沙尼亞總統湯瑪斯-亨德里克•伊爾韋斯在微博網站推特(Twitter)上直接宣戰,並稱‘大家看一下無理取鬧的克魯格曼’。大概過了十分鐘,總統再次攻擊克魯格曼,且稱“難道守住財政的健康性有錯嗎?我們東歐人又蠢又笨,還沒開化。”2008年,愛沙尼亞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打擊,其增長率直降18%,因此,愛沙尼亞不得不要抓緊腰帶,他們開始降低公務員的工資,並且一直維持增收12.5%的法人稅來解開限制。其結果,去年實現了7.6%的增長率,還有,出現了高端企業嚴重缺人的現象。雖然與克魯格曼的想法不符,但不管怎麼樣,至少證明了右翼分子的解法是正確的。

正如克魯格曼的反映-“那只是他們的情況而已”一樣,如果信念和理念過於強大,那麼其理論有可能會成為虛空,並且也很難正視現實。根據克魯格曼對愛沙尼亞經濟的分析,如果從2007年開始觀察的話,2012年的狀況尚未達到2007年頂峰時期的水準。但是如果從2000年開始看的話,是有些恢復,並且總體上還是不斷地上升。我們國家也有過通過撤銷管制和自由化政策來克服1997年外匯危機的經歷。那麼,能否用親和力的政策來解決經濟問題,貧困和兩極化問題是用社會政策來解開呢?

評論員 金順德 yuri@donga.com